|
人类必须要明白的道理
《山海经》卷六 海外南经: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①,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②,要之以太岁③。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注释】①六合:古人以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为六合(相当三维空间)。②四时:古人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四时。③太岁:又叫岁星,即木星。木星在黄道带里每年经过一宫,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所以古人用以纪年。
翻译过来,上文的意思是:大地所负载的,包括三维空间的万物,在四海以内,有太阳和月亮照明,有大小星辰经历,又有春夏秋冬记季节,还有太岁正天时(这里突出时间维度的概念了)。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灵造化所生成,故万物各有不同的形状,有的夭折而有的长寿,只有圣明之人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我请各位注意:这经文里还分别提到“神灵”和“圣人”,“神灵”到底指什么我先不说,先说说圣人。古人有三古、三圣和三易之说:
所谓三古就是指《 周 易 》的产生、创作和成书历经了上古、中古和近古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上古是指伏羲、女娲生活的新石器时期,距今8000年左右;中古是指夏、商、周(西周)时期,夏距今4000多年;近古则是春秋战国(东周)以后,距今2500多年。
三圣: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他们三人能为三圣皆与《 周 易 》成书直接相关。
《山海经》里还有这么一段描述: “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由此可知,《山海经》里面描写了上古和中古时期的一些历史。《连山》、《归藏》、《 周 易 》则是古人说的三易。但因为历史变迁,《连山》、《归藏》已经失传,今人只能从其他古籍中有所知悉皮毛。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首帖里提到的: “相信吧,有的人,生来就被赋予特殊的使命。”。不错,这三位圣人生来就是有使命的,能够成为人类精神的导师。不过,从悟姓上,可以说是一代弱一代了,孔子曾由此感慨日:“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盖圣人受命(解释:在孔子眼里,伏羲才称上圣人,故在其编注的易经〈大传〉中日: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必有符瑞。若图出,不再无劳叹,奚谓河泊不智,尤为妄矣。”
这个道理在于《河图》和《洛书》由神灵假托神马和神龟显示给圣人看的,只是些黑白数点组成的内蕴宇宙玄机的图案,属于“数“这个类别的抽象概念;伏羲受命于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而得《 周 易 》卦象(共八个,分别以天、地、水、火、风、山、泽、雷代之),这属于“成象“这个类别的抽象概念;而到了周文王又在牢狱中推演到六十四卦,卦名涉及到人事(如归妹卦、同人卦),这这里卦象与卦名相结合不再很抽象地描述天地人三才之间的道理了;最后到了孔子及后研易者,就比较具体地以各种天地人世间的事物相互间的联系与发展来阐述易的道理了。
学过逻辑学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逻辑学中内涵和外延密切相关,双方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内涵越丰富,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少,外延越多。我们来看,《 周 易 》的成书发展史可谓是内涵不断得以丰富的历史,没有办法,虽然大道无形,但人的智力更愿意理解看的清摸得到的有形事物,所以,我说从神灵到上古圣人,从上古圣人再到今人,悟姓的外延越来越禁锢,人类的智慧在没有神灵指引的情况下,越发落伍了。现在,看圣人的写了大量解释的书都已经快理解不了,更别谈对最抽象的只由“数“书写的天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