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我网

楼主: warrior0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31
发表于 2007-10-3 19:09: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妈妈做的煎蛋
  
  短片《煎蛋》略显喜剧色彩,倒霉的小男孩天天忙家务做饭之类,同时还要安慰那个在离婚悲伤中不能自拔的爸爸。
  父子二人同时深深怀恋妻子和妈妈的煎鸡蛋,然而两个人自己却无法煎出以前那样美味的鸡蛋,特别是爸爸更是买了一屋子的鸡蛋来试验煎鸡蛋。小男孩翻出一盒家庭生日录像带,其中刚好有妈妈煎鸡蛋的镜头。
  于是,两人按照录像带中的镜头来煎鸡蛋,父子二人吃着刚煎出来的鸡蛋。接着,姐姐问弟弟这次煎鸡蛋的味道怎么样,弟弟说,还是和妈妈煎的鸡蛋味道不一样,让男孩和观众都很高兴的是爸爸走出离婚的阴影了。
  我感到有趣的细节就是,父子即便是照着录像中妈妈煎蛋片断的做法,他们依然吃不到原他们认为原来妈妈做的煎蛋的味道。
  若是没有那样的味道仅仅是他们掌握煎蛋的火候不够好,那就没什么意思了,那样的话,这部片子大致就成了如何煎出好吃的煎蛋教学录像了,岩井俊二决不至于要拍这样的一部教学录像。并且岩井俊二在影片结尾还交待了父亲走出离婚阴影的结果,这应该算是一种暗示吧。
  暗示就是,并不是妻子做的煎蛋有什么独门秘决,关键不过是在于煎鸡蛋的人是谁?没有了妻子的父亲出于离婚的悲伤和对原来妻子的念念不忘,导致父亲对妻子做的煎蛋有了一种偏执的想念。
  那个儿子何尝不是这样,不过,小男孩表现得比较乐观和开朗一些。小男孩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也坚信妈妈做的煎蛋味道一定很特别。于是,父子二人就一起加入试验煎蛋的队列中。
  结果让人失望也让人高兴,失望的是更本就煎不出妈妈做的煎蛋味道,这味道是他们心理暗示的产物当然做不出来;让人高兴万分的是那位哭哭啼啼的父亲好歹是走出了原来妻子的神话。而且,可怜的小男孩应该再也不用像家庭主妇一样了。
  这个短片告诉我们,妈妈做的煎蛋从一开始就成了传说。

32
发表于 2007-10-3 19:09: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夏至物语
  
   这是炎热夏天里的一段生活小切片。
  短片《夏至物语》看起来很有意思,片子一开始观众看片的过程也和片中那个呆在小屋子的女孩一样无聊和枯燥,片子里热得喘不过气来的夏天气氛导演很好传达出来了。直到结局之时,短片给你的感觉来了一个大逆转,突然观众发现和自己预期相差不小,颇有几分悬念片的味道。不过待到那个结束的慢镜头和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你发现这又是一出浪漫温馨得可爱的夏天物语,和岩井俊二后来的《四月物语》没什么太大差别,甚至更胜一筹。
  《夏至物语》的用镜随意自然,炎热气氛营造尤其成功,主角的一切动作都在狭窄的一间小阁楼房间里完成。
  《夏至物语》的故事讲得具有一定技巧姓,那个片中女孩的旁白尤具欺骗姓,大家一直以为那个在她口中出现的名字是女孩的男友或者丈夫。这一误解一直保持到了故事末尾,结果,大家发现那个被女孩一直再观望的窗户的男主人才是这个女孩时时刻刻关心的。
  一个整个下午都无聊兼烦躁的女孩却在对面男孩下班的时候把自己打扮得整洁如上班白领丽人一样,只为站在窗口对着对面的男子浅浅的微笑或者招呼一声。这是个很浪漫的创意。
  片中女主人公那样的念头和行为小时候大家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为了多看心爱的女孩,男孩在某条她必经的小道上可以精心设计一场又一场的巧遇;为了可以与某个暗恋优秀的男孩升到同样的大学,一向不努力的女孩拼尽全力去学习,《四月物语》里讲述正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小心翼翼的维护自己在暗恋对象前的一切美好形象,即使为之做了很多事情也不觉得累。和所有动物一样,人类在关于追逐自己爱慕的异姓方面都会表现得格外耐心和仔细,这样的情感时光大致可以列为人类一生中仅有的几段美好时期之一吧。
  音乐响起,依着门微笑的女孩具有天堂小天使一般的纯洁和美好,无论在此以前这位小天使做过什么。
  经历过这样的情景的人都知道那是怎样的微妙,乐此不疲。
  《夏至物语》很有趣的在片子结尾的演职员名单上每个名字的后面分别标注上某某人多少岁什么血型,比如:
  监督:岩井俊二(29岁O型)。
  看起来,日本热衷血型的癖好确实所言非虚。

33
发表于 2007-10-3 19:10: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不是电影,就是音乐。
  
  岩井俊二曾说,如果不拍电影,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音乐。
  他热爱古典音乐,喜欢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因此《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大量使用德彪西的音乐。而在铃木杏与苍井优主演的《花与爱丽丝》全部音乐都由岩井自己创作,他针对影片青春浪漫的气氛,写出了甜美清新的配乐,影片与音乐相得益彰。岩井的音乐天分值得赞赏,《花与爱丽丝》中两首名为“我爱你”的曲子体现出了很高的水准。
  早在松隆子主演的《四月物语》时,岩井俊二就参与电影配乐,只是当时他并没有打上
  自己的名字,使用的是一个团体的名义Classic,这其中就包含他自己。后来在他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虽然由日本音乐大师小林武史为影片配乐,但岩井俊二本人还是参与了不少音乐创作,其中学校合唱团献唱的合唱曲就是岩井俊二自己写的。
  在《斗阵七人组》中,由岩井俊二执导、广末凉子主演的短片《Arita》是岩井首次以真名作曲的影片,不过影片只有15分钟。
  《情书》的音乐运用也成为典范,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有时会把《情书》中的钢琴曲用作背景音乐,而香港导演黄精甫的电影《阿嫂》里面就有有很多的背景音乐取自《情书》。不过,《情书》中的音乐属于剧情盖过音乐的类型,这也证明二者十分和谐。大致算起来,岩井俊二在影片中最常使用的乐器是钢琴。很多部分的钢琴曲的编写和演奏部分就直接出自他本人之手。
  岩井俊二在大学他学的是油画专业,所以提到音乐,岩井俊二还是觉得自己属于喜欢的范畴,还在努力的学习之中。
  在《四月物语》中,电影音乐上他自己也披挂上阵,亲自担任制作人。尽管原声大碟中的曲子分别是由专门的音乐制作人谱写,但音乐的统筹、监制和制作却都由他一手担纲。和很多导演一样,岩井俊二先前拍了若干MV,所以他的画面和音乐总是配合非常和谐。与松隆子在《四月物语》合作之前,岩井俊二制作过松隆子的音乐录影带的合集。
  有趣的是,据说在片中完全免费出演女主角的松隆子自己独立完成唱片中的钢琴演奏。尽管她的水平实在是有限,甚至有时候可以发现她会弹错音,不过这浑然天成的简约和稚嫩的感觉却正是岩井俊二想要的。
  影片首段音乐开始于松隆子把手慢慢放在渐渐离父母远去的火车车窗上时,只有几个十分简单的钢琴音符,却为整个影片定下了一种柔和温馨的调子。在《四月物语》中,关于音乐运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当满载货物的大客车驶在飘着樱花的街头时,逐渐响起的长笛和钢琴如一股暖流缓缓流淌而过;
  当松隆子骑着自行车在四月的阳光穿行在街道中时,那流畅无比的吉他宛如一记最温柔的拳头打在你的心坎上;
  影片的最后,在长笛优美旋律中,榆野撑着伞会心地微笑。
  后来,
  与《四月物语》相比,《燕尾蝶》的音乐更加自由狂放,风格多变一些,这也多出自剧情的需要。整部片子的那些音乐如剧情一样充满了强烈的理想主义和悲剧感。剧中的固力果演唱的《My may》和《南海姑娘》分别是猫王和邓丽君的原唱曲目,不过,这两首的歌在剧中的运用非常成功,与整部影片的情绪融为一体。音乐家小林武史加盟影片使得音乐成为本片一个亮点。让人惊讶的是仔细聆听之后,发现那段不断重复的主题音乐是取自《南海姑娘》。
  岩井俊二说,影片《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就是由音乐引起的电影,在王菲的演唱会上看到王菲的忠实歌迷而令岩井产生了灵感,后来他设置网页登载网络小说《莉莉狂》,让读者参与网上写作,再将集体创作的成果改写成剧本,最后拍成了这部影片。
  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音乐部分相当出色,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很重要的元素,整个剧情的发展再到人物的情绪变化都受着音乐的隐形支配。莲见一直沉迷于莉莉周那魔幻空灵般的音乐和歌声中,现实世界对他来说是一个孤独封闭的状态,音乐是他唯一的安慰。爵士、摇滚、乃至灵歌与交响乐被一并揉合,这可能要归功于日本音乐家小林武史的再度创作。
  还是可以期待岩井俊二的音乐。

34
发表于 2007-10-3 19:11: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岛这种形态的东西对居住在其上的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都说日本人就是典型的岛民心理。
  村上春树说,要离开日本所在的岛,他才能看清日本的一切。这句话有点不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味道。日本国内的确有很多以东京或者日本沉没和毁灭的影视文学作品问世。毁灭的场景和悲剧意识恐怕确实已经成了日本国名的集体无意识的一部份。“岛”这一独特的地理形态对日本人内心的潜在作用力使日本的文化具有了某种岛文化的风格和特征。
  从岩井俊二的片子来看,相对他后面的长片时期,早期短篇集倒是挺有典型的岛文化的特征。十多个短片除去为电视台应景的成分,整体上都很出色,并开始具有某种导演的个人色彩。短片时期的主体多多少少都带有超现实的成分,这似乎就是岛文化较之大陆文化更强烈的地方。短片《不认识的女儿》颇有灵异片的味道,那些不断消失的孩子最后没有解释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许就是那个父亲的妄想症,或许就是超现实的。短片《精神异常者之爱情》中,那个杀人的摄影师就是一个妄想狂。最超现实的当数《玛丽亚》,这个短片讲的是一个处女怀孕的故事,有点像圣母玛丽亚怀上耶稣基督的故事,从片名也似乎就有此种暗示。那个处女最后还是把孩子生了下来,短片所隐喻的意义有点令人费解。《玛丽亚》中所体现出的超现实主义气息却是毫无疑问的。《鬼汤》则是直接讲述了关于幽灵的故事,整个片子的气氛则是洋溢着圣诞节一般的喜庆气氛,这部片也就是应电视台制作的圣诞短片系列中其中一部。
  比较而言,岩井俊二喜欢利用电视短片这样的形式讨论一些比较社会化的问题,稍后的《爱的捆绑》和《梦旅人》依然保持这样的特点。片长只有五六分钟的《四月物语》似乎例外,其实不然。因为实际上就《四月物语》来说,岩井俊二将其是按电影长片的制作方法来制作的,只不过到后来由于一直饱受资金困扰等等影响到最后剪辑出来的片长。
  在电影长片来看,岩井俊二在主题上更侧重青春成长,形式上也更抒情更散文诗化。比如《四月物语》,《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尤其是截止目前最近的那部《花与爱丽丝》。这几部作品差不多成了通常大家所认为的那种只拍青春片或者爱情片的导演岩井俊二,这种情况类似中国大众对村上春树小说的接受情况。只看过影片《情书》的观众会认为岩井俊二是个爱情片的导演,同样,只看过小说《挪威森林》的读者会认为村上春树就是个专写恋爱小说的作家,殊不知村上为数更多的是非常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小说作品。更有趣的是由于电影《情书》和小说《挪威森林》被大家认为有许多蛛丝马迹的联系,大家觉得此电影改编自彼小说的,彼小说好似此电影的脚本。岩井俊二到中国来做影片宣传,有人就此事求证,据说岩井当时是一脸茫然。
  电影长片中有部影片有点例外,那就是《燕尾蝶》。《燕尾蝶》的不同之处很多,从主题到影像风格都更加庞杂和多元化。但这部电影的气质却有岩井俊二一贯的味道,对梦想和信仰的执著,隐约可见的青春气息。该片的大投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影片的题材和风格,更大的投资需要更具社会意义和吸引力的主题。
  岛的存在,给人们很多浮想联翩的机会,一个独立于大陆的存在,一块隔绝于母体的子体,强烈的幻灭感笼罩岛的上空,超现实的想象在岛上丛生。

35
发表于 2007-10-3 19:11: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熊出没注意”
  
  北海道,似乎永远飘着雪。
  从川端康成的《雪国》,到那首被译成中文歌词的《北国之春》,再到杜丘躲避《追捕》的逃难所,当然,还有沿岩井俊二的《情书》,这一切都和北海道有关。
  从十月过后到来年四月的漫长冬季让北海道得到“雪国”的称号。在寒冷的日子里,由西伯利亚大陆漂流至鄂霍次克海的流冰上,仍然可以看到飞禽走兽的身影与脚印。当地人尤其喜爱雪地上起舞的丹顶鹤,将它们昵称为“丹”。于是,当全世界丹顶鹤的数量和栖息地越来越少时,北海道钏路的丹顶鹤却逐年增多。在工业化相当发达的今天,北海道仍然是日本人的乡愁与动物们的自在之乡,即便是在冬天。
    北海道标志姓的动物共有两样,一是猫头鹰,一是熊。据说就在不久以前,北海道的熊还以数量众多闻名,当地人常在熊出没的地方张贴“熊出没注意”的警示语。如今这条警示语已经成为一条谐语,被世界各地的司机贴在车身上,然而却少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来源和涵义。在现在的北海道,那些熊们已不再轻易现身,倒是“熊出没注意”的黄底黑字警示标,被印在T恤、酒杯、车标等几乎所有商品上。因为自从北海道的居民知道他们这句警示语受到全球汽车族无厘头的热爱时,他们知道了这句话对于他们的商业价值了。记住,北海道印着这句话的烧酒一定要买,这可算是当地一大特产。
  一位做了多年日本旅游的中国导游说,北海道是一个能用傻瓜相机拍出惊艳照片的地方。去过北海道的人说,如果你夏天去过北海道,就会期盼冬天再去一次;如果你冬天去过北海道,又会期盼夏天再去一次。因为那里四季都有美景。
    《情书》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日本北海道拍摄完成的,准确地说绝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北海道的小樽市內取景的,比如影片中女藤井树的家,还有她上班的图书馆以及医院等等。而实际上在现在,游客们若是到了北海道的小樽市,负责观光旅游的小樽市役所观光课也将当年岩井俊二拍摄《情书》所用过的拍摄场景和地点当作小樽市重要的旅游景点来推介。
  小樽,如今以美丽的玻璃制品著称,是北海道西部著名的港口城市,约在一百年前作为北海道的海上大门发展起来的。为了将小樽盛产的海产品运出北海道,当地ZF从1914年开始历时九年开凿了小樽运河。而运河沿岸的仓库直通日本海,这些仓库多用石头和红砖建造,体量很大,风格质朴,一望便知是工业时代的产物。
  一百年前,这座城市还因为港口而极尽繁荣。如今繁华落尽,感觉很是怀旧。当地人从骨子里喜欢这种调调,他们把古老仓库都改成了玻璃工艺品商店、茶馆、餐厅和商铺。傍晚时分,石板街道和两旁亮起的汽油灯使城市充满了怀旧气氛。此外,还有童话世界里的木头房子、河边适合携手闲逛的街道、叮咚作响的八音盒、美味的冰淇淋。日本年轻人都把到小樽旅行看作是年轻时代最浪漫的事。而把小樽推上情调之城位置的,是岩井俊二经典之作《情书》。十年前的公映,让小樽成为全世界情调人士倾心向往的“圣城”。
  小樽运河全长一千多米。沿岸千余米的散步道非常整洁,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运河上的小桥成为世界各地绘画、摄影爱好者创作的最佳角度;一群头顶着帽子,脚上穿着开叉胶鞋的复古造型车夫,是运河最独特的风光。坐上人力车,细细品味小樽之余,车夫也会沿路为您详细解说有趣的历史故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持其怀旧的风格,运河两岸不用电灯,而是排列了百余盏瓦斯路灯。到了黄昏,点点灯火倒映在运河水面上,随风摇摆,成为小樽最经典的一景。
  小樽的名特产品之一是硝子,即玻璃制品。在用旧仓库改造的硝子店里,摆满了玲珑剔透的玻璃制品,令人爱不释手。一家家店铺利用旧仓库开了起来,玻璃制品、八音盒纪念馆、礼品店……仓库古朴厚重的风格不做任何改变,和色彩明快的现代产品两相调和,交互辉映,形成现代小樽的一大特色。
  ZF于1992年通过了一部地方法规《小樽市景观保护条例》。如今,200多座包括仓库在内的历史建筑被贴上了“历史保护景观”的标签,它们分布在小樽的各个角落,造就了这座城市的浪漫情怀。独特的风光吸引了大量的观光客,也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如今,相关资料统计,小樽每年观光客已达到九百万之多。
  在雪天,北海道,小樽市,人们会看着街道两边厚厚的积雪点燃的蜡烛,沿着烛光和63只小樽特有的明治时期的古老煤油灯,来到开凿于1914年的小樽运河边。

36
发表于 2007-10-3 19:12: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颜色之爱
  
  黑白片以后的时代,每个作者导演都有自己的钟爱的颜色。据说,颜色会对应着一个人的姓格,也会反映到人的情绪上来。
  岩井俊二的钟爱的颜色不止一种,但大致却可总结出来,这些颜色被他用于为自己影片的主题上色,这些主题或者青春,或者爱情,或者冷冰冰的现实。
  从《情书》说起,北海道的大雪让我们的眼睛包裹在一片雪白中,白色,大片的白色是岩井俊二为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准备的一张巨大的消毒床单。这张床单被用来盛放博子,藤井树们的爱情,并将之避免一切不良物质的入侵,因为这打着青春印记的爱情神圣不能受到侵犯。
  以至于这北海道的白雪也成了影迷们心中的对爱情的注脚,白色,当仁不让的成了岩井俊二镜头下的最动人的色彩。
  《梦旅人》中的橙yellow,这是属于阳光的颜色。高墙上飞走的三个孩子让墙下看过去的人感到刺眼,那是由于当人们抬头看天空的时候,他们要逆着阳光。逆着阳光的身影往前飞奔,那是要赶去拥抱太阳,迎接末日。可可倒在卷毛怀里的那个画面让人记忆犹新,漫天散落的黑色羽毛的背景正是温暖的橙yellow,悬在天空的太阳见证了我们青春的衰败和死去。
  橙yellow,以其特有的质感博得了少年们的欢爱,只有那橙yellow的阳光成了我们唯一忠实的青春目击者。
  《燕尾蝶》的灰色无处不在,但你却又找不到它的踪影。岩井俊二假设了未来最强劲的货币是日元,成群结队的上海人去日本的元都去淘金,除了上海人,还有肤色各异的其它人群,纷纷绕绕的元都丝毫不见天堂的模样,倒如同成了一个人类最大的垃圾场。蓬头垢面的人群在垃圾堆里你争我抢,就连黑帮火拼之后留下的血迹都失去了本来红色的光彩,暗灰一片。看见过元都得人,都知道那是灰色集结之地。
  灰色,就是元都的颜色。
  《四月物语》里的红色,片子里不乏阳光,这阳光都要溢出画面流出来,但却只有末尾的松隆子在雨中撑起的那把红雨伞才称得上真正动人的章节,那一抹红色毋庸置疑的要成为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暴雨下的破烂红伞晦涩的表达了女主人当时的心情,一段默默又使人极度兴奋的暗恋。
  红色,以点取胜,浓郁的红色奇妙的讲述出了一段淡如水般的暗恋。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绿油油的麦田占据了海报的表面,麦田中央的莲见正经历自己苦闷的青春。一枚写着星野电子邮箱的青苹果透露了星野在网络上的身份,后来刺死星野的刀子也扎在这个青苹果上。绿色,过目不忘的绿色经常占据屏幕的大部分区域,人们就生活在那些绿色麦田分割区域之间,以至于甚至抵消了影片还曾有的充足阳光。
  绿色,用来诠释类似青春这样的词汇无与伦比,是希望的主题色。
  到达《花与爱丽丝》的时候,我们寻找发现岩井俊二新的色彩变得困难起来,那一幕幕美如德加油画的场景似乎难寻岩井俊二惯用的招数,不过,这让人感到兴奋。如诗歌般的镜头语言下,两个野丫头捉弄一个小男生。蓦然间,我们却发现,那永远阳光充足的场景,那路边或者公园里的绿色,还有那张红心,除了燕尾蝶的灰色,所有关于爱,暗恋,青春和希望的颜色都汇聚到了这部诗歌一样的恶作剧里来了。
  《花与爱丽丝》为我们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加上《燕尾蝶》的灰色,关于岩井俊二颜色的谱系终于建立起来了。

37
发表于 2007-10-3 19:13: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不管楼主是男是女,我想给你一个热烈的拥抱。

38
发表于 2007-10-3 19:13: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哈哈,占便宜啦

39
发表于 2007-10-3 19:14: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楼主你好强,我先去看看再回复你。

40
发表于 2007-10-3 19:14: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哈哈,被逼得,要当超级飞行器必须打败超人才行啊

41
发表于 2007-10-3 19:15: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收藏之,这样的好贴一定要回

42
发表于 2007-10-3 19:16: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写意与真实
  
  看过卡帕二战随军拍摄的新闻纪实照片的人都会为真实震撼的场景震撼。卡帕说过一句关于摄影的名言,“如果你拍得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还不够近。”以至于卡帕由于离得太近竟使得他命丧战场。1954年5月25日,卡帕随军前行,在越南的一片田野触雷身亡。很多年,斯皮尔伯格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逼真的还原了卡帕照片中所涉那些摄于盟军诺曼底登陆战的场面。高超的好莱坞电影制作使得观者如此接近战争的氛围,这却得益于那些卡帕有生命换来的照片。
  看岩井俊二的片子让每一个经历过青春的少年又何尝不是如此感到真实,《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如此,《燕尾碟》也是如此。感谢岩井人到中年还能拍出那样写实和微妙的青春影片。那些我们自己都曾身置其中的场景都被再现在了那岩井的影片之中。
  青春里的以强凌弱仿佛是成人社会的一次最逼真的预演,胜者自然更强,败者的阴影可能要伴随这个少年的一身。我们都曾将青春描述得梦幻如天堂,以至于我们看到那些为少年们制作的影片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梦想和美好故事。那些影视剧只有鲜花,友情和初恋,偶尔一点的苦闷和痛苦成了那粉饰一新的青春世界的装饰品。怪不得我们自己拍摄的那些东西得不到少年的拥护,是他们不需要么?
  当你再看看网络上,BBS上,却满是关于岩井俊二和他影片的热烈推荐和大篇幅的观后感悟的时候,你发现了少年们对那样能引起共鸣的东西的渴求。有人或许说,少年们不过是无所事事,为赋新词强作愁罢了。或许有,但这样一句话不分青红皂白的说下去的时候,灾难就降临了,那些层出不穷的少年犯罪和心理问题,父母,学校和舆论脱得了干系么?
  若是承认到这一点,再看看这个少年的社会,这个标注为青春的世界不过是有样学样的复制出了一个少年版本的成人世界。大家拉帮结伙,司空见惯的欺负弱小,逼迫女生做援助交际,争夺女友,乃至强奸女孩,女生之间的勾心斗角,充满怒火,精力过剩,无所事事等等,这些都不只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可以看到。
  那些写意的青春统统成为了真实青春假想的避难所,所有人都记得莲见一个人站在麦田里听音乐的镜头,这就是写意的青春。
  真实青春里头,避难所被击得粉碎,莲见被逼得要刺死星野,久野被人强奸,津田没有退路自杀掉了,凡此种种。
  这样说下去,似乎没有了出路。
  可贵的是,比起成年世界,青春是一个白日梦的集中区,作自己的梦是青春的座右铭,梦想那是少年们的必需品,套句别人的话,这叫“梦想照进现实”。有了梦,又有了一个避难所。
  青春,死不足惜。这是一个朋友对自己故去青春的评价。

43
发表于 2007-10-3 19:17: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都是LZ写的吗?岩井的超级影迷

44
发表于 2007-10-3 19:18: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45
发表于 2007-10-3 19:18:00 |只看该作者

嗨,岩井俊二。(岩井俊二的青春纪年之专门贴)

都是LZ写的吗?岩井的超级影迷
  
  回答dinaole,
  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11-23 13:10 , Processed in 0.165556 second(s), 16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