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我网

3960人看过 →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17:5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蓝风筝》是田壮壮1992年的作品,拍出来后一直未能公映,据说田壮壮本人也被禁止拍片。不过,他后来又和路学长弄出一部《长大成人》,也是比较猛的一个片子。
  
  
  乏味的象征和意料之中的结局
  
   看了片子开头,就知道蓝风筝是有所象征的。放风筝的情节在片子中也出现了几次,包括最后那个挂在树上,支离破碎的蓝风筝。但这样的重复出现和刻意渲染,并没有带来多好的效果,显得有些乏味,甚至仅仅代表着一种形式上的意义了。结局也早在意料之中,肯定不会有啥好下场,至于悲惨的具体形态,只是文革时期千万种悲剧的一种罢了。
   风筝一向代表着漂泊流离,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看到风筝,让我无端想起《红楼梦》中三姐的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还有《花火》结尾出现的风筝。
   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食指那首著名的诗中所写: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冷静的叙事和陡然高朝之后的戛然而止
  
   在猜中了结局之后,如何叙事,成了观看影片最大的期待。导演处理得非常冷静,对于那个特殊时期的荒谬和荒谬之后的苦难,没有刻意地煽情,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淡与自然。最后,长达2个多小时的隐忍之后,高朝陡然到来。造反小将们强行抬着老吴去搞批斗,树娟拼命上前阻止,和小红卫兵们撕打起来。铁头为救妈妈,拣起一块砖头,照着一个学生的头上拍下去。然后,镜头一转,铁头嘴角淌着血,倒在地上。画外音说老吴心脏病发作死掉了,妈妈被下放劳改了……。然后影片到此为止。
   这种一直涌动在平静生活下的潜流突然暴涨成高朝时,的确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而事实上,这种生活只是看似平静而已,那么多的一个个小的高朝,都被导演处理成了这样:
   1. 图书馆长说:“这么大的一个图书馆,不可能只有刘云慰一个右派吧。”众人默不作声。少龙突然起身上厕所,等他回来,他就成了右派。
   2. 树生所在的军队在清查人员,人们端坐两排,一动也不敢动。当首长念完一串名字时,只听“咕咚”一声,一人突然一头栽在了地板上,鲜血四处流淌。
   3. 少龙下放青海湖劳改,被一棵树砸倒身亡。收到信的树娟一脸泪水,后来很不解地说了一句:“年轻轻地走了,就这么死了,埋在哪都不知道。活着是右派,那死了算什么,总得有个交待吧。”
   像这样的细节之处还有很多,导演的冷处理似乎更增添了悲剧的力量。
  
  命里克夫还是个人对时代的无法逃脱?
  
   树娟先后死了三个男人。第一个被划成右派,下放劳改,被树砸死。第二个得肝病死在医院里。第三个是个大官,可惜也被批斗至死。
   这样看来,她的确有些克夫相。但还是影片中预感到要被批斗的老吴说的好:“这年头,还有人敢结婚啊!”
   可见,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在影片开始,树娟和少龙结婚时,因为斯大林的突然逝世,她们的婚期也被推迟了十天。接下来,铁头自述道:“因为爸妈的婚期推迟了十天,所以我的生日也被推迟了十天。”
   这显然是一个很荒谬的说法,但正是因为铁头的存在,树娟才一次又一次地结婚,最终落了个克夫的莫须有罪名。

  
  铁头死没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一直在担心着他的突然死掉
  
   影片的最后,被打倒在地的铁头睁开眼睛,看了一下挂在树上的破风筝,又闭上了眼睛。这似乎让人们无法猜测他到底死了没有。
   其实,铁头到底有没有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碟的时候,我一直在担心着他的突然死掉。
   因为明知道这个故事有着悲惨的结局,所以,老是不由自主地担心着铁头的命运。他生病的时候,我就想着,他是不是要暴病身亡。他在黑夜里打着灯笼玩捉迷藏时,我又开始想了,他是不是要失足掉进什么井里。当然,这样的猜测并无恶意,一切只因为那个无常的时代。或者说,是影片开头所奠定的基调。
   如果,你看得仔细的话,会发现开头树娟结婚时,那个客人送的泥马雕塑,马头突然掉了下来。这肯定是导演有意为之。
   最恐怖的是树娟拿出那个大红的头巾,对国栋说,真奇怪啊,这上面的人一个个都先后死掉了。
   那么,下一个是谁呢?真被她不幸言中,国栋后来也得病死了。而且,死亡还远远没有停止。
  
  这首反复吟唱的儿歌也许比蓝风筝本身更能打动我们的心
  
   乌鸦乌鸦在树上
   乌鸦真能飞
   乌鸦老了不能飞
   围着小鸟叫
   小鸟每天打食回
   打食回来先喂母
   自己不吃忍耐着
   母亲先前喂过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发到微博 复制地址:http://www.petovo.com/petovo1468-1-1.html

沙发
发表于 2007-10-4 18:01: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这个片子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7-10-4 18:02: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用BT下,去网上搜一下,资源还是比较多的

4
发表于 2007-10-4 18:03: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的确很不错,结尾让人很揪心!楼主写的真好,顶一下!

5
发表于 2007-10-4 18:03: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没有看到!

6
发表于 2007-10-4 18:04: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片子看了20分钟,我已经觉得了,就这20分钟就足够被禁了。唉,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7
发表于 2007-10-4 18:04: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

8
发表于 2007-10-4 18:05: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为什么这么经典,这么伟大的片子都要遭禁

9
发表于 2007-10-4 18:05: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我也喜欢这部电影。

10
发表于 2007-10-4 18:06: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这么好的电影竟然是禁片!!

11
发表于 2007-10-4 18:09: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真是一部伟大的片子

12
发表于 2007-10-4 18:09: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顶起

13
发表于 2007-10-4 18:10: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蓝风筝》和《向日葵》有相近之处,其实我更喜欢《向日葵》那种调调,《蓝》太表象了,太装比了,相比对《向日葵》中艰难岁月中日常人姓挖掘所达到的高度,《蓝》显然要低一个档次。

14
发表于 2007-10-4 18:10: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之所以说《蓝》多少有点装比,是因为我觉得我们向来是缺乏对苦难的敬畏的。我们多的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多的是苦中作乐精神,也就是吃着红薯稀饭放着屁搂着婆姨在炕上日。这不能怪我们,对苦难的敬畏来自宗教信仰,我们先天缺这个。很多经历过文革的老同志,回忆那段往事,用的都是“分享苦难”这样的字眼,可见,在我们传统审美中,实在是不喜欢痛苦板着脸的。
  
  看看安哲洛普罗斯的电影,那才是真正表现苦难,只是用镜头,不需要太多变化的情节。镜头扫到之处,就能让你感受到黄连素的苦。

15
发表于 2007-10-4 18:11:00 |只看该作者

看碟133:禁片《蓝风筝》

楼上的貌似深刻,但认真想想,实在不知所云。
  1.《蓝》太表象,是指片中的苦难是一种虚假的苦难,是一种不真实的苦难,只是苦难的表象,还是指影片表现现实苦难的手法太表象?
  2.装比是什么意思?现在到处滥用这个词,实在没有任何实指内容。谁都可以说谁在装比。可“比”又是什么东西呢?无聊。
  3.对苦难的敬畏和苦中作乐,只是对待生活的两种态度,并不能分出高下。敬畏就高出一个层次吗?苦中作乐可以是认清了苦难之后的一种选择,有何错?
  4.苦中作乐就是吃着红薯稀饭放着屁搂着婆姨在炕上日吗?革命乐观主义,传统审美,宗教信仰……抱歉,跟不上你的思维。
  5.最后,我同意一点。影片在表现苦维的一些拍摄手法上,有形式主度的味道。可能就是你所说的“装比”吧。比如,不断地表现蓝风筝的镜头,其实并不比那首儿歌来得有味。这在文中已说过,无须重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12-26 09:39 , Processed in 0.173340 second(s), 18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