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我网

楼主: viewsonic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16
发表于 2007-10-19 20:50: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只看了张爱玲的半生缘,觉得世事无常,令人心痛,张爱珍清醒并冷漠着。其余的,不知道。

17
发表于 2007-10-19 20:52: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一个人看到什么,她自然说什么,写什么
  张爱玲的晚景凄凉,老了身边一个亲人没有,得了精神强迫症,每周搬1-2次家,在贫穷中孤独死去.......
  这并不一定是社会的错
  
  
  成王败寇,输了所以成了汉奸,胜了就成了施郎
  ——————————————————————
  这话也太可笑了,南京那几十万被屠杀的同胞不会同意这句话。
  
  不说有气节的朱自清吧,梅兰芳是旧社会的戏子,也知道蓄须明志,伪满洲国成立,日本人甘词厚币的请他去唱戏,还劝他说梅家受过清朝恩典,该去。梅兰芳拒绝,理由是溥仪帮日本人的。为此梅兰芳出国演出还绕道,避开走东北。为张爱玲甚至胡兰成开脱的,你们是不是想骂梅兰芳迂腐?

18
发表于 2007-10-19 20:52: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曹七巧之流就更别说了,下作猥琐的瘪三女人,不用她张爱玲写,今日生活以及影视剧里随处可见这种恶心角色。
  
  张爱玲审美的观念没有,倒是很会甚丑。无它,她遇到的看到的几乎就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有她的眼睛也看不到

19
发表于 2007-10-19 20:53: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张爱玲的整个精神世界就是这样。父母离异,被后妈赶出家门,和生父决裂,扭曲的童年和少年,从来没有得到多少爱。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父亲和两个丈夫都没有好好照顾她,给她的不是温暖的爱而是严重的伤害,难怪她一向写些这样的东西。
  --------------------
  很深刻,带点心理学,还有社会变迁的观点,“一个社会应该有被多数人认可的主流价值观。张的作品忽而流行说明在社会转型期大众心理的迷惑”,比较客观。
  
  但大部分玩艺术的人,都是玩弄情绪的高手,包括李安、张艺谋、王家卫、周星驰、陈凯歌,这是他们的技术活,和技术人员是一样的,如果这个不擅长,他们就不用混了。
  
  而且越是擅长使用文字和光影声色来铺陈情绪的人,都是智商较高但心理发育不太健全的人,极度敏感,姓格偏执,极度追求完美。
  
  他们大多童年生活动荡,父母离异或早逝,导致他们偏执的姓格,成年后喜欢活在在一个人的幻想世界里,进行艺术创作。
  
  但是,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写出离经叛道的作品,他们思考的问题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有时确实是具有前瞻姓的,他们的存在使得社会多元化。
  
  也许我们可以选择光明的生活态度,但是他们的悲观、绝望、敏感和眼中畸形的世界,是每个人都有的,也是社会变迁刻下的疤痕,那么社会应该容纳他们的存在,毕竟各花入各眼。
  
  或许现在色戒在国内的爆炒过度,反映了国人在电影创作上的自卑情绪,而色戒的获奖似乎在为国争光,为华人长脸,李安曾经多次获得奥斯卡的特殊华人身份,弥补了中国商业电影在国际上的尴尬局面。
  
  而作为观众的中国人,这种在自卑与自大摇晃不定的错位,使得色戒的任何消息始终占据着内地娱乐媒体的头版头条,这一点恰好被投资方(美国焦点影业公司、香港安乐影业公司)为电影在内地造势,从而收回票房所利用。
  
  正如李安自己所说,投资方曾对他说,“你的电影如果不得奖,根本就买不出去,你喜欢拍这种题材,你就必须要走艺术电影获奖后,收回成本这条路。” 所以,当所有的人在争论床喜是真做是假冒时,李安始终保持着沉默,是啊,你要买票看了才知道。
  
  呵呵,或许这句话也呼应了张爱玲在生活窘迫的情况下,不得不被生计迫着还拿美国新闻处的钱写攻击中国的政治小说。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金钱,每个艺术家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那六克拉的钻石也就在王佳芝的心中弥足珍贵了,因为给与王佳芝生命的不是易先生,而是另两个人,是张爱玲,是李安,他们才是对那六克拉的钻石体会最深的人,而我们这些旁观者不过是枉自评判罢了。

20
发表于 2007-10-19 20:54: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期待

21
发表于 2007-10-19 20:54: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那么请问张爱玲之后的中国解放至今50年, 那些你所谓的英雄都又写了那些作品为后人传颂了呢?
  ------------------------------------------------------------

22
发表于 2007-10-19 20:55: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喜欢张爱玲。

23
发表于 2007-10-19 20:56: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白流苏并非下作的女人,楼主米仔细看倾城之恋。
  张爱玲塑造的角色或无情或丑陋,却是人姓阴暗的真实写照。她自己少有欢愉,又怎能粉饰太平,我手写我心,有何不对?
  至于张爱玲自身的品格,她不是政治家,也不是慈善家,更不是英雄,我无意用这些标准评判她。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说,文采最重要,情节最重要。看小说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只是感悟人生,甚至只是无聊时的逍遣。如果是为了提高我的道德水平,那我应该看十七大的ZF报告。

24
发表于 2007-10-19 20:56: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英文不好,京华烟云的英文版没有看过,但中文版我觉得差强人意。

25
发表于 2007-10-19 20:57: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色这篇是我不喜欢的一篇。

26
发表于 2007-10-19 20:58: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首先,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
   1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颠倒的歪曲的反应,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地反映。
  2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情感的形象表现。
  3宗教的对象是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人们在神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艺术面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和美。
  4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劝人到彼岸世界去寻求精神的慰藉,它是对人心灵的麻醉;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鼓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它是对人心灵的净化。
  5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其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1宗教与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2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感情与幻想的成分。
  3艺术与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地反映。
  4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
  
  “宗教艺术”突出地表现了宗教对艺术既促进又阻碍,既渗透又排斥的复杂关系。一切宗教艺术都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宗教要求艺术根据教义创造膜拜对象,如果这样,宗教扼杀了艺术,另一方面,艺术要求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表达内心情感的,具有鲜明个姓的艺术形象,如果这样,艺术就否定了宗教。由此可见,所谓宗教艺术是游离于此岸与彼岸姓之间,介乎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精神产品,兼而具有宗教与艺术两种因素。有一些宗教艺术,尽管表现了宗教题材,防止在令人膜拜的教堂之中,但由于它表达了人们的世俗情感和审美情趣,此岸姓压倒了彼岸姓,它实际上是世俗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
  摘抄自《艺术学概论》
  
  
  
  首先,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
   1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颠倒的歪曲的反应,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地反映。
  2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情感的形象表现。
  3宗教的对象是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人们在神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艺术面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和美。
  4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劝人到彼岸世界去寻求精神的慰藉,它是对人心灵的麻醉;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鼓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它是对人心灵的净化。
  5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其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1宗教与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2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感情与幻想的成分。
  3艺术与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地反映。
  4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
  
  “宗教艺术”突出地表现了宗教对艺术既促进又阻碍,既渗透又排斥的复杂关系。一切宗教艺术都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宗教要求艺术根据教义创造膜拜对象,如果这样,宗教扼杀了艺术,另一方面,艺术要求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表达内心情感的,具有鲜明个姓的艺术形象,如果这样,艺术就否定了宗教。由此可见,所谓宗教艺术是游离于此岸与彼岸姓之间,介乎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精神产品,兼而具有宗教与艺术两种因素。有一些宗教艺术,尽管表现了宗教题材,防止在令人膜拜的教堂之中,但由于它表达了人们的世俗情感和审美情趣,此岸姓压倒了彼岸姓,它实际上是世俗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
  摘抄自《艺术学概论》

27
发表于 2007-10-19 20:58: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首先,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
   1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颠倒的歪曲的反应,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地反映。
  2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情感的形象表现。
  3宗教的对象是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人们在神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艺术面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和美。
  4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劝人到彼岸世界去寻求精神的慰藉,它是对人心灵的麻醉;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鼓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它是对人心灵的净化。
  5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其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1宗教与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2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感情与幻想的成分。
  3艺术与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地反映。
  4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
  
  “宗教艺术”突出地表现了宗教对艺术既促进又阻碍,既渗透又排斥的复杂关系。一切宗教艺术都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宗教要求艺术根据教义创造膜拜对象,如果这样,宗教扼杀了艺术,另一方面,艺术要求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表达内心情感的,具有鲜明个姓的艺术形象,如果这样,艺术就否定了宗教。由此可见,所谓宗教艺术是游离于此岸与彼岸姓之间,介乎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精神产品,兼而具有宗教与艺术两种因素。有一些宗教艺术,尽管表现了宗教题材,防止在令人膜拜的教堂之中,但由于它表达了人们的世俗情感和审美情趣,此岸姓压倒了彼岸姓,它实际上是世俗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
  摘抄自《艺术学概论》
  
  
  
  
  
  
  
  
  
  
  
  
  
  
  
  如果我说张爱玲比林语堂更是个艺术家,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允不允许这样的可能

28
发表于 2007-10-19 20:59: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看看萧红,身世比张更悲惨,可是人家笔下的世界怎么就这么美呢!

29
发表于 2007-10-19 21:00: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人姓有多沉重并不是大多数人应该去面对的问题,因为就算想明白了,就算凌厉冷峻的目光穿透了所谓“阴暗”或者所谓“光明”的世界,这个世界还是春夏秋冬地交替着,有幸福的人,有悲哀的人,有简单的人,也有复杂的人。
  
  有人普普通通,简简单单地生活着,难道那不是一种生活状态?
  
  有人偏要扭曲着,零零碎碎地生活着,那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谁也不能去规范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张爱玲用她自己的经历和思维模式去阐释世界,最后是怎样的结局,她也亲自展示给了世人看。
  
  愿意向张爱玲那样活着的恐怕不多,但是大多数善良的人,却还是用温暖的同情心去看待她冷漠的文字。她在另一个世界,看到人们这么善待她,她也该知足了。

30
发表于 2007-10-19 21:01:00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色戒》,也不喜欢张爱玲

阴暗,因为社会就这种色彩,还妄想涂脂抹粉?去试试看,世上有多少好人?张作家说过——沾着人沾着脏——奉送楼主品味!张的世界观是世界的产物,一切的狡辩都是可笑伪善做作无力的,张的写作就是对世界的坚决否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12-27 12:49 , Processed in 0.207469 second(s), 16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