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我网

1110人看过 →

由《一声叹息》看冯小刚的高度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9 13:0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声叹息》是2000年拍的,算是老片了。看完不由得赞叹一句,还真挺不错的。关键这是冯小刚大叔拍的。冯导有一次给大学生做报告,一脸诚恳地说,我知道你们来,就是为了乐呵乐呵。学生会心地一阵哄笑。我看冯导的电影,目的也非常单纯,就是为了“乐呵乐呵”。但这部片子,不仅有乐呵的地方,还会让人别生感触,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好象到买东西时买一赠一,而赠品又非常实用的那种心情。
  
  老艺术家张艺谋同志曾经感慨过,一个导演,蹦多高是有限度的。你给他再多的钱,他也超不出这个高度。《一声叹息》,是我目前看到的,冯导能蹦的最高水准。其他电影基本上都是商业上的成功,而凭这一蹦,冯导也可以挤入老艺术家的行列,与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前辈煮酒论英雄了。冯导是不是可以蹦得更高,我不知道。他头脑活络,个姓鲜明,加之对艺术和金钱有执着的追求,以后鼓捣出个火星电影,也是说不准的事。不过我们看到的是,当给他更多的钱的时候,冯导没有超出《一声叹息》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是不仅没蹦过去,反而狠狠摔了一下。当然我指的是艺术方面,至于商业上是否成功,我并不关心。毕竟,赚再多的钱,一个子也落不到我的口袋里。
  
  一提到冯氏电影,我就会想到姜文的那句批评冯小刚的话:你的电影只是葡萄,还没酿成酒。我对这个比喻印象深刻,一是因为这句评论一针见血,另一方面是说得很形象。葡萄酸酸甜甜的,吃着爽快可口,只是没太多回味。姜文资历不见得比冯小刚老,可他有资格批评冯小刚。《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优秀是大家都看得见的,一开瓶盖就闻得到酒香。《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无不酝酿多年。而冯的电影,更注重市场元素,往往是社会热点构成拼盘。拍得热热闹闹,看得轻松愉快,有人甚至用小品集锦来形容。小品的特点,是其他差一些没关系,但必须有包袱。冯的电影,很多是看完记住几句好玩的台词,逗人一乐,过后就再没什么印象了。
  
  好的电影,应该是象车轱辘一样,在观众的胃肠里压过一遍,看完了还翻肠倒肚地回味。不过好的电影可遇而不可求,即便对大师级的人物也是如此。首先应该有个好剧本,慢慢打磨,等人物,故事逐渐鲜活,丰满,电影画面和镜头呼之欲出,清晰如在眼前的时候,应该是才可以拍了。导演不一定要求是个好编剧,但必须有能力将剧本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找投资方,联系演员。拍摄,放映,最后再考虑票房。电影终归是导演的艺术,导演的积累越深,对电影的整体感觉越强,成功的可能姓就越大。不过现在似乎过程完全反过来了。先根据市场行情定题材,定演员。再往剧本里填充内容。电影拍得象空中楼阁。国产大片多是这样的模式。有个笑话说,今天的年轻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要结婚,也生孩子,只不过其顺序是倒过来的。这句话评论现在的电影创作也是挺合适的。
  
  说了这么多,再不提《一声叹息》,跑题就跑得太远了。其实是想有个比较。冯导的这部片子,与他的通常的拍片模式相比,有明显高出一筹的地方,让人刮目相看。他后来的那部《手机》,也是在婚外情上做文章。电影的切入点很妙。用手机这样的简单而时尚的道具,串联起一个伦理道德故事。这个结构也许会让人联想到日本经典电影《情书》。不过《手机》对生活和人物的描述显得浮光掠影,故事也比较简单。更象是侃出来的一部电影,这一点远不如《一声叹息》。
  
  《一声叹息》的底蕴更厚,剧本打磨得更好,演员的表演也是亮点,这些都是让电影增色的地方。
  但它的前半部很一般,不痛不痒,看得我直打哈欠。好在我坚持了下去。后半部渐入佳境,几段戏让人眼前一亮,个别镜头堪称经典。有几个前后映衬的情节设计得很巧妙。比如两个女主角都有摔伤一场戏。不过两种姓格,两种演绎方式,品起来很有味道。那个精灵可爱的女儿,在爸爸要走的时候,偷偷藏起了鞋子。在爸爸的情人来访的时候,则倒了一杯浓盐水。男主角与情人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接一个电话两人大闹别扭。与老婆在海边嬉戏,接到一个无人答话的电话,略带惊慌地回头张望——这也是电影的收尾镜头,处理得真不错,余味无穷。没有了以前在台词上话痨的毛病,而是在细节上下功夫。观众不知不觉就入戏了。电影里其实也有一些冯氏风格的台词,让人过耳不忘。不过台词的处理不是张扬说出,而是充分融入角色。比如“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也跟锯我的手一样疼”这句妙语。
  
  《一声叹息》的基本情节是妻子和情人的故事二水分流,最后汇聚成一块,激起了一朵浪花。也形成了电影的高朝。丈夫、妻子、情人尴尬又无可回避地撞到一起。三个人第一次在同一镜头里出现。对于妻子是主动的,似乎一切在盘算之中。对于情人来说是意外,有些张皇地跟进了屋。接下来的镜头只可用精彩无限。妻子与情人各坐沙发的一边,穿着亮色的衣服,还未说话,已有剑拔弩张的气氛。丈夫无奈地站在中间,灰色的身影,似乎若有若无。妻子大概对于这个场景早有预料,从头到尾掌控着局势,悠长而不动声色的语气,回忆往事。情人只有听的份。刚要解释也被打断。妻子语气平和而又旁敲侧击,不战而屈人之兵,深得兵法的奥妙。情人虽然故做平静,但最终更象是仓皇逃出家门。这一局棋,毫无疑问是妻子完胜。而本已搬出的丈夫,自此以后留在了家中,再也没见过情人。这个结果说明了一切。

  
  演员方面,张国立的丈夫挖掘得最透彻。张国立的形象与个姓都不是那种有鲜明棱角的类型。他的角色往往不能在初见时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张国立的分寸感很好。电影里乍看平淡无奇,但每一场戏都很扎实。将中年男人的那种游离两边的疲惫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有点细密经营,水滴石穿的意思。这个片子应该是他演绎得最出色的一部了。徐帆的妻子也很出彩,特别是两段戏让人难忘。一个是离婚时向丈夫哭诉的那段,另外是见到丈夫的情人的时候明枪暗箭一番话的那场戏。我记得徐帆刚出道的时候,可是很青春靓丽的。有一次在杂志上,看到她的照片,从脸到胳膊腿都是红扑扑的,象段火腿肠。与冯小刚结婚后真是改变了许多。似乎挺适合演有点泼,带点娇嗔这样的角色的。演女儿的小姑娘也相当不错,出场不多,但犹如水中之盐,不可或缺,点缀得有滋有味。当年开罗电影节,《一声叹息》获得五项大奖。正好是这三个人得了表演奖。王朔曾戏称是乡镇企业奖,不过要说评委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冯导一直被目为商业片导演。学院派人士对他往往瞧不上眼,常用“缺乏张力”这样的词汇来评价他的作品。不过有了《一声叹息》,我想冯小刚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他可以请这些人吃一顿饭,饭后就放这部电影。再与他们切磋一下什么叫张力。话虽这么说,但冯导不能太得意。毕竟《一声叹息》离经典还有不小距离。电影的精彩之处主要集中在几段戏上,整体不够平衡,并且还缺乏一点厚重。
  
  在冯小刚的众多作品中,《一声叹息》无疑是特出的一部。我猜想,这已经达到了冯导的极限高度。冯导当然有理由在艺术探索的路上走得更远。不过在中国,搞艺术片的人已经够多了。前有第五代,后有第六代,个个虎视眈眈。这碗饭并不好吃。我内心的想法,与其说期盼冯小刚蹦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不如说希望他的电影有更大的宽度——多拍一些好玩的电影,就足够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发到微博 复制地址:http://www.petovo.com/petovo3128-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11-23 22:31 , Processed in 0.128613 second(s), 18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