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浙一带,人们常用“三脚猫”来形容那些在技艺上略懂皮毛而不甚精通的人。例如,某人技艺不精,偏偏要去修理电器,别人就会说:“你这个‘三脚猫’最好不要乱动,东西修不好,再被电到就惨了。” 为什么说“三脚猫”,而不说“三脚狗”“三脚羊”呢?关于“三脚猫”的来历有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在清光绪年间,有一武林高手经常在上海十六铺江边卖艺,他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还有一样绝技,就是能将货船上的两个铁锚当作兵器(每个锚足有五六十斤重),舞动如飞,当时在上海轰动一时...................... 有意思的是,在艺人走后,很多人上前试提铁锚,但都败下阵来。铁锚有三只脚,于是,人们便戏称对某种技艺懂而不精的人为“三脚铁锚”,后简称为“三脚锚”。“锚”和“猫”的读音相近,于是时间久了,“三脚锚”就被讹传为“三脚猫”了。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明人郎瑛《七修类稿》)捕鼠是猫的专职,“三脚猫”的 “工作技能”尚可,却“走不成步”,难怪作者接着解释道:俗以事不尽善者,谓之三脚猫。”就这样,“三脚猫”一词成了技艺不精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