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我网

8554人看过 →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5:0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周濯街(神话周)
  
  35集电视剧《天仙配》,我一集不拉地看完了。作为该剧的原著《七仙女正传》的作者,我觉得自己有必要谈谈对这部戏的看法。我最想说的第一句话是:35集电视剧《天仙配》是本人已经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四部作品中改拍得最成功的一部;我最想说的第二句话是:《天仙配》是一部名实相符的“神话正剧”,剧所有对于50年前电影、黄梅戏《天仙配》在情节上的“颠覆”都是以历史资料(剧本、见于文字记载的传说故事)为依据,经得历史检验的(祥见拙作《新老〈天仙配〉有什么不同》),决无“戏说”、“恶搞”之嫌。
  如果让我谈一谈对这部电视剧的总体映象,我认为无论是从剧情还是从演员的演出状态去看,《天仙配》都是一部渐入佳境的好戏。也许刚开始给观众的感觉比较一般,但越往下后看便越爱看了(这也是许多年轻观众后悔‘当初不该跳台’的原因)。尤其让我,也让所有黄梅戏戏谜们倍觉欣慰的是:《天仙配》能够将故事与相关的黄梅戏的优秀传统唱段柔合得如此恰到好处。在这一点上第一集做得尤为成功——也许这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湖北省黄梅县和黄梅戏的中兴之地,安徽省安庆地区以外的人很难体味得到一种特殊感觉。
  从《天仙配》在央视八套播放的第一天开始,我周围的朋友们、同事们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他的议论,人们的普遍反映是,自己家里过去看电视剧时往往有分歧,最后只好开两台甚至是三台电视机各看各的。这一次看《天仙配》时大多数家庭却是全家人共一台电视,从第一集看到最后一集。
  在谈论《天仙配》的剧情时,人们用得比较多的一句话便是“故事太曲折有趣了!”因此,收视率也是一天比天高。特别是在看完无第35集“大团圆”的结局之后,人们的普遍反映是“感觉真好!很有新意,结局很有人情味,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完美愿望。”文化层次更高一些朋友则认为:“剧情紧扣时代脉搏,有一个和谐、完美的结局。”“有点像莎士比亚的戏剧,坏人也得到了宽容——像张巧嘴那么要不得的,最后也因为得到了七仙女和董永的宽容而变好了,真不错。”
  对于演员的表演反映有些出乎本人意料,人们一般都反映“配角”比主角演得更好,而两位“主角”,则是“越往后看越见功力”。我除了基本上同意观众的这些看法之外,想要表达两个与众不同的看法:其一是我认为两位主演的表演相当成功。先说科班出生的黄圣依,她在人物分寸感的把握上,那种由浅入深的适“度”渐进,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从一位名叫“清风”的网友提问说起。《天仙配》播放时间不长“清风”便在网上提问道:“《天仙配》里男女主角的背景不同,但却突破重重困难最终走在一起,那对于我们现在视爱情如衣服的年代,您觉得他们的故事应给我们有哪些新的启示?”我回答说:爱情是很复杂的……谈恋爱就像剥洋葱头 不管是不是门当户对,只要你剥下去,总有一天会剥出眼泪来的。如果允许补充,我会说:“每个女孩都曾经是没有眼泪的无泪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于是坠落凡间,变成了女孩子。所以男人一定不要辜负女人,因为女人为你放弃了整个天堂”,七仙女就是这样,我希望所有的男孩子都能像董永对待七仙女一样,对待自己心目中的女孩子。
  在《天仙配》没播完之前以“象狗的狼”为首的网友们的反映是“说得很好,到底是神话大家,这段话,让人感动。”《天仙配》播完之后,当我在一次酒会上重复这段话时,在其中有三位女士,两位男士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敬”道:“应该是像七仙女爱董永那样……”。
  再说“新手”扬子。12月9号晚《天仙配》刚播完,我立即给杨子发了一条短信:“谢谢你为观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知识分子型的董永形象!”我没有必要巴结杨子,这么说是因为他在塑造董永这个人物时,已经将董永那种痴而不呆,呆而不傻的个姓,学有董永在一般问题上百般忍让,甚至有意“装傻”,而在事关名节、气节、百姓生死、国家安危和皇帝选妃等重大问题上,却异常刚烈的秉姓表演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完全表达了原著、编剧对这个人物构想。
  更难能可贵的是,扬子作为表演上的“新手”,却将董永这个人物从穷秀才到当朝宰相的成长过程,表演得如此“有成长轨迹可寻”,着实出乎本人的意料。
  
  
  “神话周”2007年12月12日上午5时50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发到微博 复制地址:http://www.petovo.com/petovo8452-1-1.html

沙发
发表于 2007-12-26 15:06: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睁眼说瞎话也算是一种美德了。

地板
发表于 2007-12-26 15:07: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看帖不回帖BS 辛苦
  
  ERP并不是一套软件那么简单,使用ERP无可避免地要涉及业务流程重组,利用资讯科技,使内部资源产生协调效应,从而使各业务流程连接得天衣无缝,提高管理效率,增加企业盈利的能力。
   ERP进入中国已有一段时间,但多是用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因员工人数少、运作流程简单,很多人认为ERP与他们无关。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中小企业面临如何利用资讯科技、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问题,上马ERP也进入了议事日程。
   从Excel到ERP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能用上ERP系统的,都是具有相当规模的,而且大多都经过了几个阶段的蜕变:
   一,由手工记录到采用Excel报表,这阶段软件开支仅几千元甚至更少;
   二,由Excel报表转用会计软件。当公司规模稍为发展并增加人手后,若每位文职员工桌面都安装一个Excel系统,费用也不轻,而且这些电脑没有联网,使资源及一些共同资料不能共用,而且一些资料输入工序也会重复。通常发展到这一阶段,公司便会考虑选用一些工作流程软件或会计软件,并开始建立电脑网络。这阶段所需成本会由数千元至十万元不等。
   三,由会计软件转用ERP软件。此时,公司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可能已在外地设立了厂房及分公司。在此情况下,厂房与公司之间会建立内部联网,但这个时候选用的一般是较便宜与功能较少的ERP软件。这阶段的电脑系统开支可能由数万元至数十万元。

4
发表于 2007-12-26 15:07: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这部片子真的挺好的。
  全集在线观看地址:http://blog.ku6.com/2327583/。

5
发表于 2007-12-26 15:08: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MD,天仙配一个有上千年的民间故事,竟还有人自称是原著作者,不过是个胡编乱改糟蹋国粹者,现代国的的皮质是越来越好了.

6
发表于 2007-12-26 15:09: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长见识啊长见识
  我以为天仙配的作者某个几千年前就死透的山村大妈,不料居然这是现代人写的,那么就是说它和古代流传的天仙配不是一个版本的哦,那么杨子也不算错
  ——————
  要讨伐的是某些作家剽窃人家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出版伪民间传说的误导行为……

7
发表于 2007-12-26 15:10: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原著作者?这个故事不是古时就有的传说吗,这个SB作者!!

8
发表于 2007-12-26 15:10: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lz是我第一个见过的12月以前注册的从托儿所里出来的

9
发表于 2007-12-26 15:11: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洋枪~~~鉴定完毕

10
发表于 2007-12-26 15:12: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新老《天仙配》有什么不同
  •周濯街(神话周)•
  我是35集神话电视剧《天仙配》的原原著作者,自从到天柱山参加《天仙配》开机仪式那天开始,就不断有人向我打听同一件事:“新老天仙配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在各大媒体收到《天仙配内容简介》并参加完“开机仪式”之后,关注这个问题的记者就更多了。这除了他们已经从《内容简介》中看出眼下的这个电视剧《天仙配》与50年前的电影《天仙配》以及黄梅戏《天仙配》有很大的不同外,还因为他们听到总制片人兼编剧的熊诚先生在讲话中说:“今天开机拍摄的神话电视剧《天仙配》,是一部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制作手法……充满人姓、人情、仁爱的……社会姓、思想姓、艺术姓、观赏姓极强的,张扬人类崇高的人文精神的、抒情姓的神话正剧……。”
  说实话,我也是在应编剧熊诚、曾有情老师之约,将他们创作的剧本《天仙配》改成小说的过程中才真正发现所谓“神话正剧”是名副其实的。同样是在这时,我才真正从媒体和我最亲近的朋友那里了解到:凡是对50年前的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比较了解的人,大都对电视剧《天仙配》的“神话正剧”之说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究其原因,除了人们看到的以“戏说”为主要叙事方式的电视剧实在太多,还因为他们发现中央电视台即将播放的这部电视剧《天仙配》与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有太多的不同。而“先入为主”又是人类认识问题的普遍规律。
  我觉得无论是出于对观众、对媒体的尊重,还是为了提高收视率,都有必要也应该写一篇文章认真为大家释疑解难。于是便有了这篇约5000字的文章。我梳理了一下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发现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疑问:
  
  一、电影和黄梅戏里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都非常反对七仙女嫁给董永,为什么电视剧《天仙配》里的王母娘娘却反其而行之呢?
  二、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里的董永是个农民,电视剧《天仙配》里的董永为什么变成了一个秀才呢?
  三、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里的傅员外很坏,电视剧《天仙配》里的傅员外为什么变好了呢?
  四、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里的傅员外没有儿子,电视剧《天仙配》里的傅员外为什么冒出一个儿子来了呢?
  五、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里的董永一直在农村,电视剧《天仙配》里的董永为什么成了献宝状元呢?
  六、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里看上董永的只有七仙女,电视剧《天仙配》里为什么冒出了一个与七仙女争风吃醋的张巧嘴呢?
  七、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里的董永与七仙女的儿子还没出世,电视剧《天仙配》里的董仲为什么却有那么多戏呢?
  八、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的结局是悲剧,电视剧《天仙配》的结局为什么成了喜剧呢?
  类似的质疑还可以列出几条,但最具代表姓主要是这么几条。不过,无论是八条或者是更多,但其核心疑问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什么50后摄制的电视剧《天仙配》与50年前摄制的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有许多不同,而且是在重大问题上的不同,甚至是恰恰相反?既然50年后的《天仙配》是“正剧”,难道是50年前的《天仙配》在“戏说”不成?
  观众或媒体在看待与评价50年后的《天仙配》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与50年前的《天仙配》进行比较。作为原著作者,尽管我自始至终没有怀疑过“神话正剧”之说的可靠姓,但是想要令人信服地一口气回答那么多为什么,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此,我再一次认真查阅了《搜神记》、《灵芝篇》、《孝子图》和《董永变文》(见于《中国文学史》)、《董永遇仙传》(见于《雨窗集》)、《小董永卖身社卷》(上海惜阴书局出版的石印本)、《张七姐下凡槐阴记》(清末湖南益阳头堡文元堂刊印)、《大孝记》(清末云南焕文堂刊印)、弹词《董永卖身张七姐下凡织锦槐阴记》(上海元昌印书馆石印本)、传奇戏曲《织锦记》(见明代奎壁斋刊本)、《董永杂剧》(见明嘉靖年间刊本《雍熙乐府》)和黄梅戏《董永卖身天仙配》(见清代高河埠顺义书堂刊本)、湖南花鼓戏《槐容会》(见清末湖南益阳头堡文元堂刊本)等有关资料。这才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对回答大家提出的疑问。
  其一:《天仙配》的故事从起源至今,至少有近2000年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出现了绘画、诗歌、故事、宝卷、变文、传奇、戏曲等各种不同的文学艺术样式或同一文学艺术样式的多种不同版本。
  东汉桓帝元嘉年间(151--153)所建的武梁祠的石刻画像里,就发现有董永故事的题材。可见至迟到东汉末年,董永的故事已经较为流行了。现存最早记载董永故事的诗歌,是三国时魏国的曹植的《灵芝篇》,其中有诗云: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用何归,
  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在这几句诗里很明显地出现了“神女为秉机”的情节,这就是后来,七仙女下凡的最早雏形,也为这一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早记载《天仙配》的文字故事的是晋干宝在《搜神记》的描述:
  有董永者,千乘(山东高青县苑镇北)人也。小失其母,独养老父,家贫困苦。至于农月,与辘车推父于田头树荫下,与人客作,供养不阙。其父亡殁,无物葬送,遂从主人家典货我十万文,语主人曰:“后无钱还主人时,永与殁身主人为奴一世偿力。”葬父已了,欲向人家去,在路逢一女,愿与永为妻。永曰:“苦如此,身复与他人为奴,恐屈娘子。”女曰:“不嫌君贫,心相愿,不为耻也。”永遂共到主人家。主人曰:“本期一人,今二人来,何也?”主人又问曰:“女使有何能?”女曰:“我能织。”主人曰:“与我织绢三百胥,放女夫妻归家。”女织经一旬,得绢三百胥。主人惊怪,遂放夫妻归还。行至本相见之处,女辞永曰:“我是天女,见君行孝,天遣我借君偿债。今既偿了,不得久住。”语毕,遂飞上天。
  这段文字虽然前后不足300字,仅写了三个人物、十天时间,却已经具备了后来成熟的《天仙配》故事的基本情节:董永行孝、七仙女下凡、路遇、织锦和诀别,故事的基本框架已经结构完成。可以说,后来各种文艺载体的《天仙配》故事,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
  到了清代,各种剧曲声腔异军突起,黄梅戏、花鼓戏在表演《天仙配》故事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现代黄梅戏《天仙配》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催生”作用。尤其是当黄梅戏《天仙配》被搬上银幕后,更是深受全国观众的青睐。全剧共分八场:游鹊桥、辞窑、路遇、上工、织锦、吃枣、满工和槐荫别。
  其二是关于50年后的电视剧《天仙配》里的王母娘娘为什么与50年前那部《天仙配》里的王母娘娘对待七仙女嫁给董永的态度完全不同?这个个问题必须分两步回答。一是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是在传统黄梅戏的基础上改编的。1952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成立后,为搜集黄梅戏资料,陆洪非先生带工作队到湖北省黄梅县取经期间,将黄梅戏《董永卖身》等一批传统剧目全文录音。回去后很快整理改编成了黄梅戏《天仙配》,参加1954年华东戏剧观摩会演,并获一等奖。1955年底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其搬上银幕,形成了天南海北唱黄梅的局面。
  二是在《董永变文》、《董永遇仙传》、《小董永卖身宝卷》、《张七姐下凡槐阴记》、《大孝记》、弹词《董永卖身张七姐下凡织锦槐阴记》、传奇戏曲《织锦记》、《董永杂剧》和黄梅戏《董永卖身天仙配》、湖南花鼓戏《槐容会》中除了《小董永卖身宝卷》中的七仙女是私自下凡嫁给董永,以及湖南花鼓戏《槐容会》中的七仙女是因“偷看凡间”而被“众仙罚下凡”与董永成亲之外,其余8个作品中的七仙女都是受玉皇大帝或王母娘娘派遣才下凡与董永结婚的。其中《董永遇仙传》中写道:“却说董永孝心感动天庭,玉帝遥见,遂差天仙织女:‘降下凡间,与董永为夫妻助伊织绢还债,百日完足,依旧升天’。”因此,根本不存在反对的问题,而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则是借鉴了《小董永卖身宝卷》里的情节。
  其三是电视剧《天仙配》里的董永为什么变成了秀才的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包括黄梅戏在内的所关于《天仙配》的传统故事中,董永的身份无一例外地都是秀才,其中《小董永卖身宝卷》写道:“董永读书多伶俐,读过四书并五经”,只有50年前的电影、黄梅戏《天仙配》里的董永是农民。这是当时的政治环境的需要使然。
  其四是关于电视剧《天仙配》里的傅员外为什么变好了的问题,答案与董永的身份相近,几乎所有关于《天仙配》的传统作品中,傅员外都是一位同情并敬重董永的善良人。其中《张七姐下凡槐阴记》写道:“见你董永行孝义,与你十两雪花银,归家安葬你母亲(这里死者为董母)”,《董永遇仙传》还写道:傅员外说“当初说佣三年,如今只是三月。我与你黄金10两,将去别作生意”。只有《大孝记》中的傅员外采用卑鄙手段,把董永的欠债加至270两,而当他听说董永中了状员后,马上又奉迎巴结。电影、黄梅戏里的傅员外便是借鉴了《大孝记》中的人物。
  其五是关于电视剧《天仙配》里的傅员外为什么冒出一个儿子的问题,早在清代高河埠顺义书堂刊本黄梅戏《董永卖身天仙配》的剧本中,就有丑角的道白写道:“穷不穷,富不富,二十个典当铺。有人问我姓和名,傅府官保大相公”,《张七姐下凡槐阴记》中也有“老爷说与儿知晓,莫把董永看贱了”和“看他娘子生得好……立意害死董秀才,想他妻子结和谐”等唱词。 50年前电影、黄梅戏《天仙配》里因剧情需要而省掉了这个人物。
  其六是关于电视剧《天仙配》里的董永为什么成了献宝状元的问题,清代高河埠顺义书堂刊本黄梅戏《董永卖身天仙配》中就有“白扇一把无价宝,送与我夫进当朝。进京万岁爱珠宝,官大官小荣耀在朝”的唱段。《董永遇仙传》等多部作品也有傅员外进京献宝,使董永当上了兵部尚书的情节。区别仅在于,有的是先封“进宝状元”后封官,有的是直接封官,有的是考取了状元。
  其七是电视剧《天仙配》里为什么冒出了一个与七仙女争风吃醋的张巧嘴的问题。这个人物来自“神话周”的小说《七仙女正传》,小说里的这个人物是关于《天仙配》的传统作品中,傅员外的女儿傅赛金与民间故事中王母娘娘的丫环“一枝花”两个人物的综合。在传统作品中,傅赛金不仅看中了董永,而且大有最终替代七仙女与董永白头到老之意。清代高河埠顺义书堂刊本黄梅戏《董永卖身天仙配》中七仙女就唱道:“若想夫妻同到老,傅家小姐续鸾胶”。而民间故事中则有王母与玉帝上天之前,她的贴身丫环董双成主动放弃一起上天的机会,坚持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成仙上天,而七仙女的好友“一枝花”却通过死乞百赖的手段,达到了沾别人之光上天的目的。
  其八是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里的董永与七仙女的儿子还没出世,电视剧《天仙配》里的董仲却有那么多戏的问题。董仲这个人物同样来自“神话周”的小说《七仙女正传》,而小说里的这个人物是绝大部份关于《天仙配》的传统作品中都有的,民间传说则更多。区别仅仅是有的名叫董仲,有的名叫董仲舒。例如《董永变文》中就有“董仲年长近七岁……小儿行留被毁骂,尽道董仲没阿娘”等语,而《董永遇仙传》等作品中亦有“仙女问道:‘你是何家孩儿?’仲舒道:‘孩儿便是董仲舒,爹爹叫我为拜见母亲’等内容。
  其九是电影和黄梅戏《天仙配》的结局是悲剧,电视剧《天仙配》的结局为什么成了喜剧的问题。由于传统戏曲和其他作品中的董永都是书香子弟,因此其结局是中状元或因为向朝廷献宝而被封为进宝状元、兵部尚书等,而现代黄梅戏和电影《天仙配》中的董永从未读过书,其结局也就不太乐观——在悲风凄雨中等待七仙女的再次下凡。黄梅戏全剧在七仙女升天、董永呼天抡地中突然定格,合剧在最高朝时结束,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剧本的悲剧效果。
  但悲剧姓结局却不符合主流审美意识,中国大众不愿看到英雄、孝子、好人以悲剧收场。因此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一首小曲,借七仙女之口,批评以悲剧结束的《董永传》,这个名为《寄生草》的小曲这样唱道:“七仙女来之在槐阴畔,看了看地望了望天。此一去也就难和郎相见,好夫妻真成了海枯与石烂,这才是人情王法两难全,恨不得一把火烧了这《董永传》,恨不得一把火烧了这《董永传》”。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11
发表于 2007-12-26 15:12: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楼主辛苦了,职业托!为个SB演员寐着良心写出这么多的字!只能说理解你的职业。辛苦了,现在社会挣点钱不容易!如果您多写几千字,估计痒子同学会把他老婆借你睡下!

12
发表于 2007-12-26 15:13: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天仙配也有人敢自称“原作者”,编纂过中国通史的人是不是可以向所有古装戏要版权费啊?

13
发表于 2007-12-26 15:14: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楼主辛苦了,职业托!为个SB演员寐着良心写出这么多的字!只能说理解你的职业。辛苦了,现在社会挣点钱不容易!如果您多写几千字,估计痒子同学会把他老婆借你睡下!

14
发表于 2007-12-26 15:15: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天仙配也有人敢自称“原作者”,编纂过中国通史的人是不是可以向所有古装戏要版权费啊?
  
  
  
  
  名家为周濯街题辞及部份书信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给周濯街的一封信
  
  周濯街先生:
   您好!
   大作收到。您要做的事极有意义。中国近代文学时间太短,而且是以反传统发端的。古代神话就如同一座巨矿,尚待发掘。我很喜欢房龙*做的事,即用浅白的方式讲述历史。每代人都需要历史文化的启蒙。这也是文化悠久的吾国之必然。
  
   余不赘言,再谢!
   冯骥才
   1999、5、1
  
  四川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所所长、著名神话学者袁珂先生给周濯街作品的评论和提词。
  
   《造字之神--仓颉》读后感
   袁 珂
   此书用社会发展史的眼光,从人类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立论,以生动形象之笔,籍少量历史传说记载为因由,凭空结构,撰为故事,阐述文字原始造作情况。类王荆公*《字说》、石涛、八大山人之山水人物,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厄言益智,妙语解颐,云山烟树,光景历历,诚通俗文艺之妙选,广义神话之别枝也。
   --1993、9、9于成都
  
  大型文学期刊《中国故事》主编邓德元题辞:
  
  把虚实相间的神话人物,散落于民间的传说故事,构架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诸神传记,是濯街兄四十余年来精心搜集,二十年苦读史书、仔细梳理的必然结果。作为朋友,为他能以为诸神众仙立传的方式,把中国神话介绍给世界而自豪,也希望他的《中国神仙演义》早日面世!
  
   邓德元 二OO一年五月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研究中国神话的著名学者陈均先生题辞:
  
  通俗文艺魂宝,神话小说魁元。
  
  陈均2001年5月于夏门
  大型文学期刊《中国故事》主编邓德元题辞:
  
  前无古人,后难来者,
  神话大师,功德千秋。
  
  邓德元
   二OO一年五月十八日
  
  “世界公认的研究中国神话首席权威”、四川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所所长、86岁高龄的袁珂先生题辞:
  
  奇卉兢举,异花争发
  濯街同志家贫失学,少年从军12载,以所搜集的十箱民间文学素材起家,创作系列神话小说十余部,才思俊逸,妙趣横生,港、台争刊,电视、广播,脍炙人心。
  渠仅凭简单素材,却勤搜搏采,旁逸邪出,令奇卉兢举,异花争发,而悉归于正,是为难能。吾故谓之其“诚通俗文艺之妙选,广义神话之别枝”。
  濯街盛年,雄才有为,方期日孜夜石乞,以完成其18系列,40部之长篇神话小说,遂其宏愿,为文苑增辉也。
  承邀题册,聊缀短语,用留永念。
  
   二OO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袁珂 于成都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通俗文艺理论垫基者、《中国通俗文艺论》一书的作者秦耕先生提辞:
  
  神话小说大师周濯街先生:
  
  扬神话传统
  创小说新篇
  
   秦耕书于上海复旦大学寓室
   二00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中国语中国文学科教授、著名中国文学研究学者,吾妻重二教授的题辞是:
  为中国之神话宝库添彩,兹敬佩,周濯街先生的巨大工作。
  
  二OO一年九月十日
   日本关西大学教授,吾妻重二先生拜。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于可训教授的题辞是:
  
  以神来之笔,写天下神仙。
  
  赠中国神话小说大王濯街先生乡谊。
  
  于可训
  2001、9、10教师节于黄梅县城
  
  
  台湾出版的社社长林洋慈先生的来信:
  
  濯街先生台鉴:
  敝社已于日前发行濯街先生所着之《妈祖》等五书,内容征之于史,探之于野,旁搜广引,博采众闻,而独创出自家之风。经濯街先生大椽之笔,挥就了中国人对神仙的想象,诸神众仙似历在眼前,濯街先生实不愧为神话小说大师。
  不久前收到濯街头先生寄来其它著作之内容大纲,经拜读后,深受吸引,颇有欲罢不能之感。……值得推荐给台湾读者。如在各条件因素配合下,敝社十分愿见有继续合作的机会。为此,对于相关细节,希冀能与濯街先生会晤一谈。七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正值香港国际书展,特邀濯街先生共赴盛会。望濯街先生拔冗前往一会,以早日促成合作之机。
  
  敬颂
  时绥
  台湾国家出版社 林洋慈(签章)
  2001年4月26日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著名民间文学专家贾之先生题辞:
  
  乡土神话正如“山谷里的树”
  绿树自开花,永世伟天下
  
  贾之题 辛已之夏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题辞:
  
  开掘民间文化宝藏,
  展示东方神话魅力。
  
  周濯街先生惠存
  二OO一年夏冯骥才
  
  清华大学教授“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昌先生题辞:
  
  奇思妙想尽情挥洒
  真善美丑妙笔生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张昌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五日于北京
  
  香港中华文化传播中心主席、香港科技经济研究院院长朱杰民先生题辞:
  
  认识中华历史,传播中华文化,让中华民族走向世界。
  
  朱杰民
  二零零一年七月十六日于香港书展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刘富道先生题辞:
  
  用现代汉语文学创建中国神话故事体系第一人
  
  书赠周濯街先生
  刘富道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先霈先生题辞:
  
  集本土文化精粹
  存先民浪漫理想
  赠濯街先生
  王先霈
  二零零一年十月十日于武昌东胡 1999、5、1
  
  
  1994年8月大型文学评论季刊《通俗文学评论》第三期发表武汉大学教授, 研究生导师李惠芳的《〈七仙女正传〉述评--读周濯街神仙传奇系列之一》此文系李教授为该书所作的序文。
  
  “世界公认的研究中国神话的首席权威”四川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所所长袁珂先生,读完造字之神仓颉》后给作者写信说:“ 惠书《仓颉》并信收到,谢谢。大作尽一日半力读过,很感兴趣。另纸写了读后感百余字,聊供参考和引用发表都无防碍。”袁珂先生在《造字之神--仓颉》读后感中写道:“此书用社会发展史的眼光,从人类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立论,以生动形象之笔,籍少量历史传说记载为因由,凭空结构,撰为故事,阐述文字原始造作情况。类王荆公*《字说》、石涛、八大山人之山水人物,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厄言益智,妙语解颐,云山烟树,光景历历,诚通俗文艺之妙选,广义神话之别枝也。1993、9、9于成都”
  附录一:
  通俗文艺之妙选 广义神话之别枝
  
   “世界公认的研究中国神话的首席权威”四川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所所长,著名神话学者袁珂先生,读完长篇神话小说《造字之神仓颉》之后给周濯街的一封信及其评论。
  
  濯街同志:
   惠书《仓颉》二册并信收到了,谢谢。大作尽一日半力读过,很感兴趣。另纸写了读后感百余字,聊供参考和引用发表都无防碍。
   谊在文字知交,敢布直言。
   小书《中国神话通论》,附奉请正。
   此复
   顺颂
   撰祺!
   袁珂
   1993、9、9
  通俗文艺之妙选 广义神话之别枝
  --《造字之神--仓颉》读后感
  
   袁 珂
  
   此书用社会发展史的眼光,从人类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立论,以生动形象之笔,籍少量历史传说记载为因由,凭空结构,撰为故事,阐述文字原始造作情况。类王荆公*《字说》、石涛、八大山人之山水人物,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厄言益智,妙语解颐,云山烟树,光景历历,诚通俗文艺之妙选,广义神话之别枝也。
  
   --1993、9、9于成都
  
  *:王荆公--即王安石,他因于宋神宗九年(1076 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封荆国公,故贳称王荆公。《字说》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是王安石的“荆公新学”之一。共二十四卷。书中解说之字多不从许慎《说文》和传统说解而自创其说。今已失传。
  四川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所所长,著名神话学者袁珂先生读长篇神话小说《财神爷赵公明》后给周濯街的一封信。
  
  濯街同志:
   惠书《财神爷赵公明》二册并信收到,谢谢。……
   大着《财神爷赵公明》读后,有八个字的感想,就是:“寓讽于谐,夸不失正”。你能将像赵公明(还有仓颉)这类有“神”无“话”的人物,凭空结构,撰此二十余万字的巨著,层峦迭起,波涛壮阔,确实匪易,具见雄才。
   然而,要我为此书台湾版作序,确实临笔踟蹰……
   因为涉及广义神话的范畴,要让《财神爷赵公明》也包容进去,未免过宽……神话即使“广义”也须有两种重要因素:一是神话的境界;一是鲜明的神话人物。“赵公明”这个有“神”无“话”的人物似不足当之。
   然而,陈均同志的序写得很好,简明扼要,劲健有力,他已将此书称为“神话小说”,这定义是恰如其份的,用不着我再生硬地为它联系上“广义”二字,反使它贻“床上架床”之讥……
   其实,《财神爷赵公明》即使离开古典神话的范畴,作为神话小说或称之为通俗文艺,仍能有声有色地存活在世间,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和影响,此点望予鉴原。
   此外,《造字之神--仓颉》的续篇、《男婚女嫁之神--月老》将是你的重头戏,希望能精心结构,大气盘桓,写得更好,不负大家的期盼。
  
   此致,顺颂。
   文祺!
   袁 珂
   1994、5、6

15
发表于 2007-12-26 15:15:00 |只看该作者

《天仙配》原著作者力挺扬子、黄圣依

还力挺 我看算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11-23 15:14 , Processed in 0.193941 second(s), 18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