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那位兄弟,首先,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出集结号有什么大的军事硬伤,很多人拿钢盔说事,是因为片花的剪辑的问题,虽然在一开始就出现了张涵宇戴有两个折的钢盔的镜头,但那是谷子地在朝鲜战争时的打扮,这与韩军的打扮是一致的,可能因为国内反映抗美援朝的片子,中国军人大多戴棉布软帽所致,这不算是什么硬伤,至于说到解放战争时间头戴美制M1钢盔,这更是正常不过了,如果有看当年八一厂拍摄的风雨下钟山和当时新影厂的纪录片,就知道,当时解放军战士头戴日式和美式头盔的事情是很普遍的.武器,要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来源非常杂,但为了保证弹药的供应,一般一个连队都有相似的武器.日式6.5mm,德式7.92mm等等.因为解放区的军工厂已经能生产大量的弹药支援前线了.
至于说到BS八一厂,您所说的大决战(三大战役),我认为完全没有摆脱莫斯科保卫战的范示,甚至没有超越,要知道莫斯科保卫战是前苏联八十年代初的片子(这里要说明的是,我非常喜欢该片),但十多年过去了,八一厂还不能超越,非常让人痛心.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八一厂拍摄的全景反映抗日战争的电影,太行山上,在特效上,烟火上,道具上,已经其编剧水平(不像讲故事,更像说道理),我认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八十年代拍摄的战争子午线,对抗战的描述更为感人.
至于您说的二战苏德战场,当然和解放战争战场殊不相同,但也不至于天壤之别,即使在描述双方战斗场景,中方的场景大量使用汽油爆炸物,一个炸点就是一团白烟,而不敢真正使用小装药TNT,再看莫斯科保卫战,特别是德军入侵布列斯特的系列镜头中,房屋的爆破,强击机的对地扫射都非常的逼真,没有烟火,只是轰然倒塌的房屋和飞溅数尺的泥土.后来莫斯科市委书记谢尔巴科夫被炸伤的镜头,他所在的房屋和他一起塌陷,多么逼真.而反观大决战之淮海战役,民工大车队在树林中受到国民当空车的夜间轰炸,且不说国军是否有那么多夜航轰炸机,单看轰炸的表现,就知道他们只会扔燃烧弹,而没有航空炸弹.因为都是一团团火焰冒出来.当然,后来的大进军,特别是韦廉执导的大战宁沪杭,对叙事和战斗场景的描述都有了很大改进.这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
至于您说的IS和SU系列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不好意思,好像在莫斯科保卫战这部电影中没有出现,这是后来才投入战场.
我不敢说别的,冯小刚团队的投入和认真至少比太行山上的编导和剧组强许多.请大家支持集结号,就是要让八一厂的同志们汗颜,一个玩商业的人比他们这些干专业的都强,他们还是奋起!
八一厂的同志们,我说你们是吃屎,是激励你们,我知道你们拍的军教片,故事片,纪录片代表了中国军事电影的最高水准,可你们不能让韩国棒子给比下去呀,这是我们的手下败将呀!
上甘岭是我最喜欢的黑白战争片,我要求不高,如果有一天你们能重拍上甘岭,请你们超越沙蒙前辈,让我们能再感动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