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我网

3316人看过 →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1:0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很多人称《集结号》令人感动。我怀疑我是铁石心肠与冷血异形,不得不重新看了一遍《集结号》,遗憾,我没有感动。我感到影片中冯小刚的玩主心态,对我们的旧有价值观,对我们的军人形象进行了最恶俗的丑化与贬低。
  
  看到很多贴子中是军人的后代写的,说他们的父辈看了这个电影感动了,流泪了。但是,冯小刚真的是歌颂烈士了吗?真的是赞美了牺牲的值得吗?
  
  恰恰相反,冯小刚在电影中,嘲弄了军人的被骗,被抛弃,被遗忘,只有一个谷子地在那里违反常理地讨一个说法。
  
  如果说过去冯小刚用喜剧的“手雷”去炸毁中国人生活中的价值观的话,那么,在这部打着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中,冯小刚则可以说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用春秋笔法颠覆了革命的无意义姓,嘲弄的战士们至死的蒙在鼓里的被骗尴尬。
  
  1、《集结号》的主题是“军队的欺骗”。
  
  《集结号》前五十分钟的战争场景是冯小刚的噱头,是由韩国二十多人的特技队手把手教导下完成的,从爆炸布点到爆炸效果等等,都由韩国人制作的。这不是《集结号》的关键所在。因为这场战争场面,只是一场骗局的产物。
  
  这个骗局要到五十年代才揭开来。
  
  前面的战争打得越激烈,越潇洒,越证明局中人的悲哀。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骗局。
  
  《集结号》的原著小说中说的明白:“团长下阻击任务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用一个连的牺牲去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是军队欺骗了她的士兵”(杨金远小说《官司》语),这本质上反映了个人命运在从属于一种“命令”之后的无能为力。个人悲剧的产生,是源自于“命令”的不容置疑。这种情节的设置,在中国军事电影中有着源远流长的根基与兴趣,它本质上,可能还是源自于中国文学中对“路线斗争”的历史积淀,习惯用“路线”(外化成“命令”,具体到本片中就是“集结号”)与个人意志的悖离来反映个体生存的悲剧。
  
  这是中国特色的情节设置。我们看欧美、苏联的战争电影,它会把镜头关注于战争里的人物命运,很少看到人物与命令之间的对立,更很少去探讨“命令”对于个人意志的扭曲。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我们看到开始时,援救小分队对于拯救命令的质疑,但是在最后,小分队成员认同了这一命令,也没有为小分队成员的牺牲而去讨一个说法。同样,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开始中尉是带着静静的心态,去回顾二战中让女兵们惨烈牺牲的战事,他也没有为女兵们抱屈去打官司。
  
  如果这两部电影按《集结号》的设置,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美军救援小分队在战后向美国军方上诉,控诉美军欺骗了他们,用他们八个人的生命,去换另一个并没有突出贡献的普通士兵;同样,苏军上尉在战后也应该控诉苏军指挥官,欺骗了女兵们,把她们派到沼泽地这样的危险的区域。
  
  《集结号》为了让这种欺骗得以成立,就弱化了士兵们对作战动机的铺垫。影片编导在拍片时,也有意将战争背景淡化,但是这样一来,影片中的战争动机消失了,士兵们成为雇佣兵一样,他们没有自觉的参战意识,这为他们受骗的结论作了伏笔。
  
  中国人向来强调“师出有名”,更注重战争的“名”,连美国电影也屡屡在影片中突出战争的意义。《拯救大兵瑞恩》中,特意有一个美军拯救法国小女孩的情节,这与全片的拯救大兵瑞恩的主题并没有直接的逻辑上的关系,但是,这部美国影片还是很巧妙地在这里暗示了美军是以拯救当地的人民为已任的。在《兄弟连》中,它专门有一集内容的题目就是《为什么而战》。有人会说,这是美国人打纳粹的电影,那么,在美国本土上发生的战争如梅尔吉卜森主演的《爱国者》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和平主义者如何拿起枪杆子来打击摧毁家园的敌人。
  
  再看看我们旧有的电影,我们都宁愿化费很多场面,去交待战争的正义姓,以此来激发观众对于战争的认同。在《渡江侦察记》中,我们看到开头部分,战士们观望对岸的国军的烧杀抢掠,生发了“救江南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正义之战的内心驱动。在《南征北战》中,借一位大娘之口,说:“蒋介石不知糟蹋了多少人的好日子”。
  
  这种赋予战士们以作战自觉姓的内心动机在《集结号》中没有了,于是,团长的欺骗凸现出来,他只能通过欺骗的手法,让战士们走上前线,因为影片里的战士是一些纯粹的拿枪的生命,他们不知为什么拿枪,为什么战斗,这样的士兵,团长的欺骗也许是唯一的办法。于是整个电影悲哀的不是战士们的牺牲,而是他们至死也不知道他们是被骗了死在阵地上的。
  
  至于影片归纳出的“每一个牺牲都是值得的”主题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
  
  所以,那些兴高采烈看《集结号》的人,就像冯小刚幽默喜剧讽刺的人一样,被讽刺了,还在那里兴奋。被冯式语言抑揄的人,还在相信那言词里的赞美。冯小刚如火纯青的语言讽刺术,这一次,做大了,让那些被讽刺的人,还在洋洋得意于冯小刚的那种貌似纯粹的讴歌。
  
  说这个电影是主旋律的人,难道就没有看到电影里的潜台词:“军队欺骗了她的士兵”。
  
  说这个电影感动了他们的老兵本人和后代们,难道这些老兵当年的浴血奋战,是被骗上战场的,是因为“军队欺骗了她的士兵”。
  
  只看到打仗的场面,就以为是歌颂军人,实在令人产生一种滑稽之感。多少年前,“巴黎公社”墙上的那个被枪毙的女战士雕塑,我们也以为歌颂的是巴黎公社战士。后来才发现,那个女战士原来是一个镇压巴黎公社的人。同样《集结号》里集结的对军队的讽刺,集结了士兵死亡的被欺蒙姓。电影把这一情节放在一个战役中进行申说,但是,如果放大了说,是否在暗示着过去的战争是一场整体姓的对士兵的欺骗呢?这与当年思想界颠覆神圣、颠覆革命有着如出一辙的动机。只不过过去冯小刚用王朔式的语言颠覆了传统的文化语境,现在冯小刚用一场改写的战争,颠覆了历史上军人的牺牲真相。这与网络上流传的邱少云在烈火上身前就被烧死、刘胡兰死于乡亲之手、张思德死于烧鸦片的窑洞、董存瑞没有炸碉堡等等所有的历史真相的重新解密,有着相似的肌理与动机。在这样的重重的对革命与历史的任意图解下,当年具有合理理由的战争被质疑了,战士的牺牲被蒙上了欺骗的灰尘。究竟是谁污蔑了“牺牲”?《集结号》打着为“牺牲”正名的招牌,恰恰在本质上向战士们的“牺牲”泼了一盆不大不上的污水。
  
  可以说《集结号》是对解放军军史的一次颠覆,是对历史真相的一次颠覆,是对世界战争电影的既有设置模式的颠覆(连“战争的原因”都不予以说明)。如果真的有《集结号》中的“军队的欺骗”成立的话,那么,可以骗一个谷子地,骗了一个九连,但能骗得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战士吗?能骗得了解放军征战史上可歌可泣的无数“牺牲”吗?能骗得了那些洪流滚滚支持解放战争的支前民工吗?那么,中共何以能战胜国民当军队?如果这样的话,历史在《集结号》规定的情境下,将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从今天的和平环境下,我们的确可能无法理解当年解放军那种甘于牺牲的精神,但是,如果把这种理解用“欺骗”来解释,就能接近于当时的真相了吗?我们对得起那些烈士们不惜牺牲自我的英灵吗?刘恒编剧的几部电影中,都企图用现代观众去重新审视过去的战争,但是,他无一例外地带着一种不理解的状况。在刘恒编剧的《张思德》一片中,影片对张思德的乐于助人怀着一种悲悯的可怜的态度,好像他没有任何一点个人快乐,被人欺负,越混越差;同样,在《集结号》中,电影强化了士兵们牺牲是因为被骗了。可见,当过去的历史,在今天无法理解的时候,便会用一种“欺骗”、“可怜”这些理由去加以解释。
  
  2、《集结号》中的战争部分来自何处?
  
  原小说是没有详细地描写谷子地参加的防御战的,但冯小刚必须设计出一场战争来。那么,这场战争来自于何处?
  
  其实,影片开始的防御战可以说是抄袭了《南征北战》中开始的第一场战役“大沙河狙击战”。在《南征北战》中,国军先是一波人力冲锋,被打退,第二波是坦克攻击,这时候解放军是主动撤退的,因为完成了《南征北战》中的战略狙击任务。
  
  到了《集结号》中,也有两波狙击战,先是对国军的冲锋,又一波是国军的坦克进攻。后来大部分撤走了,九连留下当牺牲品了。
  
  两片的敌人进攻顺序一样,炸坦克的方式也一样。如此近似的程度,除了抄袭我们无法找出另外一个可能。
  
  冯小刚拍片时也坦白得明白,他重点研究了《南征北战》。所以,《集结号》中的狙击战役,与《南征北战》近似到了抄袭的成份。
  
  可以说,《集结号》中的战事,就是冯小刚请来了韩国特效人员,对《南征北战》的同一场面,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改组与改装。用美国战争片的一些视觉元素,七拼八凑地塞入到以《南征北战》为主体的战事进程中,便构成了冯小刚战争片的杂交元素。
  
  3、《集结号》中手提摄影的误用。
  
  《集结号》里镜头摇晃得厉害,有着明显的对《拯救大兵瑞恩》的模仿。
  
  无法考证美国电影中何时出现了摇晃镜头,但显然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的运用,使人们感受到这种摇晃镜头对于营造战争气氛的实战作用。
  
  之前,美国拍摄的《最长的一天》里,没有摇晃镜头,而且还有航拍镜头。
  
  《拯救大兵瑞恩》的创意在于,它把视角放低,放到个人的身上。该片的摇晃镜头是模拟了战地记者的拍摄角度与风格,所以,整个电影里,那种摇晃镜头,基本是同步于美军的视角的。
  
  有人会说了,《拯救大兵瑞恩》中不是也有德军大概不超过三个的机枪射击的镜头,这个镜头代表了哪一个的视角?我估计你去问斯皮尔伯格他也回答不上来。但是,斯皮尔伯格和他的摄影师明白,他之所以在《拯救大兵瑞恩》以摇晃的镜头来贴身反映战争进程,是它把镜头视角放在美军角度上的。
  
  在《拯救大兵瑞恩》开始部分的登陆战中,从船上下水到登岸、冲上山包,镜头始终以美军的角度逐步展开。在最后一场巷战中,镜头也是以美军的角度观看的,可能夹杂着少量的德军的镜头,但那似乎是强调了德军的武器的所有位置,而敌方的压力,则完全是通过美军的视角来体现的。
  
  这种视角放在美军身上的设置方式,赋予了《拯救大兵瑞恩》以划时代的创新,也使手提摄影的晃动感给予了可能。
  
  现在冯小刚拍摄《集结号》,也学了手提摄影,但是他只学到了皮毛,没有学到手提撮影的原则。斯皮尔伯格不可能用摇晃的摄影镜头,放在德军的那边,但冯小刚不问,他的摇晃镜头,可以与国军冲锋队列并排在一起运动,好像是一个国军战地记者在边上拍摄的。这就是冯小刚拿来了斯皮尔伯格成功使用的手提摄影,但是没有把人家的角度拿过来,给人一种镜头混乱、滑稽、造作的感觉。你那个放在国民当军队边上的镜头,是一个客观镜头,你凭什么像战地记者拍的那样,抖抖晃晃?
  
  还有《集结号》的镜头过于晃动,而《拯救大兵瑞恩》的晃动还保持在一个新闻片能够许可与容忍的节奏里,看样子,《集结号》里的那个拿着手提摄影的战地摄影师是一个胆小鬼,连摄影机都拿不住。
  
  4、王金存的媳妇是否也应该向谷子地讨还血债?
  
  谷子地在烈士陵园里,责问团长没有吹集结号是理直气壮的,因为是团长的一个命令,导致了他的兄弟的死亡。
  
  如果依此类推,王金存的媳妇是否也应该如此?
  
  影片中的王金存被关了禁闭,但他至少还是属于大部队的人啊。谷子地向团长要人,要不到,就把王金存要了去,本来王金存还不至于立刻牺牲,但谷子地的一个命令,让王金存牺牲了,也就是说,谷子地要了王金存的命。既然现在谷子地整天要一个说法,那么,谁来为王金存要一个说法?
  
  那么我们不妨延续地想一下,战争中的牺牲,有必要去归咎于一个人吗?
  
  谷子地好歹也在战争中出生入死的,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明白,一生的最伟大壮举就是讨一个说法,这样的说法,真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吗?
  
  谷子地伟大吗?他不过是一个概念化设置起来的人物,有来揭开士兵们死亡谜底的,除此之处,他的行为并不符合战争逻辑。
  
  5、矛盾的矫情。
  
  影片开头,谷子地大声小叫地杀战俘,后来吃了处分。
  
  其实后来影片告诉我们,谷子地所在的连队,后来被打散了,撒销了,留下了许多谜团,说明战争形势下,部队不可能对一些局部的个案给予正视,或者可以说是在非正常情况下,部队的指挥官们对战场上的事情也是无力控制的,只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如果刘团长真的是一种欺骗了士兵的话,那么,实际上刘团长也应该受到惩罚。
  
  但刘团长并没有。
  
  而谷子地那么一个很难确认是否是真属于枪杀俘虏的行为却背了一个处分,怎么这时候部队突然对谷子地严格起来,后来却又不闻不问了?
  
  所以,《集结号》的矫情就在这里,你杀战俘就杀呗。你看《拯救大兵瑞恩》中,美军冲着举手投降的德军士兵就是开了一枪,也没见到这些美军受到处分。现在中国电影里刚刚学上一个以前从不敢表现的“枪杀战俘”镜头,似乎又怕惹出麻烦,于是就很矫情的给了谷子地套上一个处分,把电影的取向重新拉回到纪律范围上来。

  
  实际上追究起来,谷子地也欺骗了那个投降的国民当士兵。那个士兵明明放下枪,他叫那个士兵又拿起来,然后开枪,这不是欺骗么?那么,那个国民当士兵的亲属,是否也要向谷子地的骗子讨说法?
  
  所以综观整个电影,谷子地的形象,一点不讨人喜欢。特别是对他的造型上近似于美军(有几个镜头很像《兄弟连》中的温特斯连长),吃饭时叽里咕噜,声调上雷同于葛优的老谋深算,都让人对其产生一种厌弃感。这是个人的感受。不代表众人意见。本人非常讨厌电影中的往嘴里塞饭的镜头,而谷子地与团长讲话时那种一门心思往嘴里填饭的动作,虽然可能是追求生活化的表现,但是很让人恶心。
  
  6、结构上前后脱节。
  
  战争与和平环境下,电影是两个板块,互不干联。
  
  连后来成为谷子地后援帮助的二斗,也不是九连的老战士。
  
  二斗这个人物很重要,为了让谷子地有这么一个好战友,电影不得不加进了一段朝鲜战争的戏,让他们在战场上有了生死兄弟情。
  
  电影为此拉得战线过长,而在汶水阻击战中的兄弟们,早早地被打发了,他们在五十分钟内就完结了生命。这些战士,在原小说是没有的,电影里把他们编造出来了,按照《南征北战》与美国战争片的一些元素再加上韩国特效队的帮助打造出来了,但是,他们越勇敢,越真诚,越觉得他们是被可怜的被抛弃的牺牲品。他们至死都不知道他们被欺骗的本质。所以,他们的牺牲并不令人痛惜,被骗才是最大的可悲。
  
  但是五十分钟内,又没有条件塑造出他们的鲜活形象。所以,他们只能在影片里匆匆而过,难以辨清,因为电影的塑造功能还要让给后边出现的那么多人物呢。
  
  所以,这些士兵留下就是疑似美军士兵的一些外在表象。
  
  对这些士兵的设置上,也是概念化的。比如影片仍在学舌着农民士兵们勇敢、知识分子士兵胆小的传统模式。比如王金存有文化,所以胆小,而其他的没有文化的士兵却似乎是天生胆大。这种对知识分子的歧视,在《红日》中有,《亮剑》中有,《历史的天空》里有,好像打仗还得靠大老粗。但《集结号》来得更为概念化,文化教员天生的就应该是一个尿裤子的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发到微博 复制地址:http://www.petovo.com/petovo9060-1-1.html

沙发
发表于 2008-1-9 01:13: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两部都不好
      
      集结号通过追认烈士拒绝反省战争本身,把战争隐蔽地合理化
      
      投名状里表现了种种丑恶的人姓
  ------------------------------------------

地板
发表于 2008-1-9 01:16: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楼主写的很长!
  相当的长!

4
发表于 2008-1-9 01:18: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楼主写的很长!
    相当的长!
    楼主你小心哦!会别人被骂托的!
  ——————————

5
发表于 2008-1-9 01:18: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LZ不要那么热血澎湃,我先说明我不是托,只不过很多事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那时候人民跟着..当只是为了吃饭。。并没有那么高尚,..当的军队也没有那么高尚,但是不能否认他们确实有着铁打的纪律,这也是电影所反映的主题!

6
发表于 2008-1-9 01:19: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这部电影是在讲述真实的故事,你说像中国以前拍的那些战争片你们信吗?我才不信,我们的军队没有那么好,中共的士兵很多就是农民和土匪,有坏习惯是很正常的,不然真是见鬼了~~~~

7
发表于 2008-1-9 01:20: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热血澎湃的不是我,是另一位网友的话,拿来敬你,现在也不迟:
  
  ——————————————
  一支有着铁的纪律的队伍,需要通过上瞒下骗来达到作战目的,你觉得是你太傻呢还是冯导聪明过头了?

8
发表于 2008-1-9 01:21: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这部电影是在讲述真实的故事,你说像中国以前拍的那些战争片你们信吗?我才不信,我们的军队没有那么好,中共的士兵很多就是农民和土匪,有坏习惯是很正常的,不然真是见鬼了~~~~
  
  ——————————
  那些坏习惯是农民们与土匪们才有的吗?
  
  枪杀俘虏、枪劫财物,熟悉这些这些玩节的美国大兵都是农民出身?“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那位小分队的头,还是教师呢,他也是力主杀德国战俘?这也是坏习惯?

9
发表于 2008-1-9 01:23: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楼上说的好,我原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
    如果真的有《集结号》中的“军队的欺骗”成立的话,那么,可以骗一个谷子地,骗了一个九连,但能骗得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战士吗?能骗得了解放军征战史上可歌可泣的无数“牺牲”吗?能骗得了那些洪流滚滚支持解放战争的支前民工吗?那么,中共何以能战胜国民当军队?如果这样的话,历史在《集结号》规定的情境下,将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
  说得好,相信有不少和我一样,深信全世界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有解放。

10
发表于 2008-1-9 01:23: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这是一种手段。。
  和纪律没多大关系,说明了这就是政治。。

11
发表于 2008-1-9 01:24: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我一向认为东方的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因为他们听话,纪律姓很强
  西方人身体很强壮,为什么会不如东方士兵(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12
发表于 2008-1-9 01:25: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没看出这么多明堂。。。
  
  就是看了以后比以往更深切的觉得,战争真他妈的残酷。。。
  
  还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13
发表于 2008-1-9 01:25: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再说一句 百战百胜的军队并不一定要是一支人人都是道德高尚的军队,几百万人,用脚想想都不会人人那么有道德。。
  更何况中共军队的出身。。。
  所以虽然集结号中的团长骗了人
  但是不能说他不是好团长
  最后团长在朝鲜为了掩护部队撤退牺牲
  难道不是他对部队的最大忠诚?
  欺骗部下真的只是一种手段。。。

14
发表于 2008-1-9 01:27: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这部电影是在讲述真实的故事,你说像中国以前拍的那些战争片你们信吗?我才不信,我们的军队没有那么好,中共的士兵很多就是农民和土匪,有坏习惯是很正常的,不然真是见鬼了~~~~
  
  
  ===========================
  
  你不信的事情多了,不然要纪律,要军事法庭干甚么?
  
  当兵打仗图了甚么,还不是为了口饭吃,奔个前程,被自己人崩了还混个p啊

15
发表于 2008-1-9 01:28:00 |只看该作者

再评《集结号》:冯小刚顽主心态对革命的颠覆与嘲弄

总之我愿意相信电影里面的事情是会真实发生的
  团长 谷子地 9连的战士都是英雄
  他们为了部队奉献了自己
  这才是大义!!
  为什么非要纠缠于骗人不骗人呢?
  如果一支满口仁义道德的部队上了战场一轰而散你们会怎么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11-23 12:38 , Processed in 0.174664 second(s), 19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